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塊”,中醫稱其為“隱疹”和“風疹”等,其發病原因多與機體正氣不足,風邪入侵而致。現代醫學認為,蕁麻疹是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引起皮膚、黏膜的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近年來,筆者用過敏煎治療慢性蕁麻疹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均為門診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齡最大者68歲,最小者7歲;病程最長的3~5年,最短的4個月;全部病例均用過西藥抗過敏藥物治療,治療效果不佳來診。
1.2 治療方法 過敏煎處方:柴胡15g,防風12g,五味子6g,烏梅6g,甘草6g,當歸12g,白芍12g,阿膠6g(沖服)。隨證加減:血虛加熟地12g;氣虛加黃芪24g,黨參12g,白術10g;陰虛加麥冬9g,天門冬9g,石斛12g;伴有
便秘者加大黃6g;陽虛加杜仲10g,補骨脂12g,附子6g。服藥方法:每日1劑,早晚分服。10天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忌腥、辣食物。
1.3 療效標準 服藥10天內無風團、紅斑,瘙癢者為痊愈;10天內有時出現少量風團、紅斑、有癢感者為有效;10天病情無變化者為無效。
2 結果
痊愈38例,有效12例,無無效病例。
3 討論
慢性蕁麻患者均有全身散在風團塊、紅斑,色鮮紅或蒼白稍凸出正常皮膚,劇烈瘙癢。由于患者氣、血、陰、陽虛的機制不同,分別以過敏煎為主,進行加減應用。方中柴胡能升舉陽氣;防風祛風解表;五味子、烏梅能斂氣;甘草補脾益氣;當歸、白芍、阿膠補血養血,活血通絡,符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說。現代藥理學證實,柴胡能抑制組織胺和5-羥色胺所致的血
管通透性增高出現水腫反應的作用;防風有解熱作用;五味子有抗膽堿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烏梅對蛋白質過敏有對抗作用,甘草對過敏物質有降解作用,綜述全方功效,對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的抗過敏作用。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5年6月3卷11期;《過敏煎治療慢性蕁麻疹50例》;董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