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藥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經典抗精神病藥,代表性藥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等。這類藥物對陽性癥狀好,但對陽性以外的其他癥狀療效不佳,且有較為嚴重的錐體外系反應(ESP)。
第二階段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代表性藥物為氯氮平(CZP)。本類藥物克服了經典抗精神病藥的缺點,但會導致嚴重的粒細胞缺乏癥。
新型抗精神病藥
奧氮平(OZP)與CZP結構和藥理作用相似,但不會引起粒細胞缺乏癥。OZP的不良反應,主要為嗜睡、興奮、虛弱、不安、敵對狀態及偏執狂樣反映,其次為頭痛、頭暈、
失眠、便秘、焦慮、口干及一過性的ALT升高。
OZP與氟哌啶醇聯合用藥正越來越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