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精神分裂癥是有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為此當出現輕微精神分裂癥狀時,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從而避免病情的嚴重性。引起精神分裂癥的原因有哪些?
精神分裂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組最多見的疾病,在精神科的門診及住院部本病患者約占就診人數的2/3。大多數患者在年富力強的青年時期起病,以25歲左右為最多,也有不少在15~40歲之間的少年和壯年時間起病,大多起病緩慢,少數呈急性或亞急性。北京高新醫院精神科的專家說,引起精神分裂的原因主要有:
1.遺傳因素
精神分裂與遺傳有密切關系。不少研究提供證據表明,遺傳因素是
精神分裂癥病因學的一個重要部分。血緣關系愈近,遺傳因素的影響就愈突出。
通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系統的家譜調查(調查其父系、母系3代),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庭成員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有的學者對65個家庭進行調查,父母雙方均患精神分裂癥者,其子女患病機率為35%一68%(患病機率指在人群中個體終生患病的可能性)。正常人群僅為O.86%一1%。
2.個性因素
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50%一60%在得病前具有某種特殊的個性特征,其表現為孤僻、內向性格、怕羞、多疑敏感、思考問題缺乏邏輯性、好想入非非等。在精神病學中,有的學者把這種個性特征稱為“分裂性人格”。根據這一現象,一般認為精神分裂癥的發病與病前個性特征有一定關系。
3.心理因素
醫學模式的轉變(從原來的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社會、心理綜合醫學模式),使對疾病發生的解釋模式發生轉變,對以往被忽視的社會,心理因素又重新給予重視。
4.社會環境因素
美國的調查發現,生活貧困、經濟條件低劣和居住在貧民區的最低社會階層的人群,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較高。我國的調查也得出類似的結果,即經濟水平低、無職業的人群中,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經濟水平高的職業人群的患病率。因此,家庭、社會環境因素對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5.體內的異常變化因素
有的學者認為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可能與體內代謝異常而產生某種毒物使之“自體中毒”有關。近年來又有不少學者通過實驗室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著某些生化代謝的異常。還有人認為精神分裂癥的發生可能與自身的免疫力變化有一定關系。
引起精神分裂癥的原因有哪些?以上內容就是
百濟藥師對引起精神分裂癥的原因有哪些的詳細解析,更多有關引起精神分裂癥的原因有哪些的信息,請咨詢百濟藥師,全國統一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這有逾百位專科藥師為您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全程安全
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