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孩子患上精神發育遲緩這種疾病,患兒的智力發育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伴隨終生。那么如何改善精神發育遲緩患者的癥狀呢?專家指出家長的護理很重要,本文我們就來看看如何護理精神發育遲緩患者。
1、早期訓練
家長應該了解一些正常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對兒童的動作、行為、語言進行早期觀察。家長判斷孩子是不是與同齡兒童有比較大的差異,如果發現落后,則需做智力測驗,知道孩子在哪方面落后及早進行早期訓練,包括動作訓練,如翻身訓練、爬的訓練、坐立、走的訓練等;發音訓練;認知活動訓練。需要幫助他們去認識周圍發生的事,提高認識世界的積極性,還要多問一些為什么?這是什么?以激發他們去思考,久之就會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
教育家長開展早期教育要從符合孩子智力水平的基礎開始,不要求高、求快,不要用對正常兒童的期望來要求智力落后的孩子,無論患兒精神發育遲緩的程度如何,都應當讓他們有機會與正常兒童在一起活動,在共同的游戲活動中進行模仿和學習,這對患兒是極有幫助的。
2、語言障礙和缺陷
常常成為精神發育遲緩患兒思維和智力發展的桎梏,要重視對語言障礙和缺陷進行矯正,使他們能較好地掌握語言這一工具進行社會交往和交流。訓練時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協同進行。通過生活活動進行語言缺陷的矯正訓練,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
3、培養患兒生活自理能力
輕度精神發育遲緩的孩子生活尚能自理,中、重度以上患兒生活自理困難,理解能力差,常需別人監護。但在患兒的生長發育期,他們的智力及其他精神活動還在逐漸發展,所以,對精神發育遲緩患兒進行教育、訓練尤其是在幼年期非常重要。父母對患兒應耐心、堅持不懈地教育和訓練,使他們逐漸適應周圍環境,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訓練培養患兒平時生活中的一些必要的技能,如洗臉、洗澡、入廁、穿衣服、鞋襪、整理床褥、吃飯、洗碗、收拾餐具、掃地等。
4、幫助患者進行勞動技能訓練
通過勞動技術的教育和訓練使他們能自食其力,以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勞動技術教育必須適合患者的智力水平和動作發展水平,注重現實性和適應性,重視安全教育以及個別差異性。可從自我生活服務勞動培養開始如洗臉、穿衣、吃飯、掃地等,逐漸進入社會生活服務勞動技術的培養。在實際的勞動中進行日常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的教育,進而到職業技術教育,并根據患者的心理上、生理上和疾病上的差異,掌握每個人的特點進行選擇職業的指導。
5、做好患者的品德教育
由于患者認識水平低,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差,常常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為后果,應激能力差,往往會出現一些不自覺或不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和活動,甚至導致犯罪行為。做好患者的品德教育要遵循普通學校品德教育的基本原則。尊重病人與嚴格要求相結合,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同時還要注意患者的生理、心理特點,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缺陷,對不同情況不同處理,愛護和保護患者的自尊心,把缺陷行為和不道德行為嚴格區別開來,對患者盡量少批評,少懲罰,多給予表揚和鼓勵。
6、注意患兒的營并及生活護理
合理喂養,提倡母乳喂養,適時添加輔食,對某些遺傳性代謝性疾病,可通過嚴格飲食控制防止或減輕癥狀。如苯丙酮酸尿癥的患兒采用低苯丙氨酸飲食,限制含豐富苯丙氨酸飲食攝入早期進行合理飲食治療,可使患兒生長發育較正常,并可使已有的病理變化消失。為了保證患兒從飲食中得到足夠營養,應為患兒創造良好的飲食環境,餐前應使患兒情緒穩定,對生活自理差者要加強訓練,必要時協助進餐,以保證進食量的充分,防止發生營養不良,對不能控制食量的患兒要防止暴食,以免發生消化不良,還要糾正個別患兒偏食行為。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該如何護理精神發育遲緩患者了吧,專家指出精神發育遲緩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所以在面對精神發育遲緩這種疾病的時候不僅要積極治療也要注意做好護理。更多詳情請咨詢康德樂藥師,咨詢熱線:400-100-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