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
抑郁癥’癥狀:患者往往會把自己真正的情緒隱藏起來,只向人們展示自己陽光的一面,長期得不到宣泄的負面情緒積累下來,形成巨大壓力。如果以下十種情況過半,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上了陽光抑郁癥……”這是互聯網上對于陽光抑郁癥的解釋。
那么,從醫學角度上談,究竟什么是“陽光抑郁癥”?江蘇省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王昊飛醫生介紹,互聯網上所說的“陽光抑郁癥”實際上就是臨床上所說的抑郁癥的一個表現形式,醫學上并沒有“陽光抑郁癥”這一說法。所謂“陽光”只是網友們給這一類抑郁癥患者微笑表情的一個形象表述。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抑郁癥在我國的發病率在3%-5%之間,全球抑郁癥的發病率約為11%,共有3.4億例抑郁癥患者,且有上升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抑郁癥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疾病,每年有20萬人以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其中80%的自殺者患有抑郁癥。”王昊飛醫生說,臨床上,抑郁癥患者一般會表現出如面色愁苦、語調低、動作緩慢、駝背、精神萎靡等癥狀。而所謂的“陽光抑郁癥”患者則正好相反,他們表面上不會出現這些癥狀,他們看上去面帶微笑、盡力參加各種活動,而實際上他們與自己的內心情緒背道而馳。是一種掩飾自己內在情緒的行為或者是努力自我調適的結果。
王昊飛醫生提醒,抑郁癥是一種疾病,既然是疾病,就應該科學規范的治療。雖然目前抑郁癥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公認的有遺傳因素、生化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這三大類。針對不同的發病原因選擇適合的抗抑郁藥物或是心理治療可以達到控制病情、治愈疾病的效果。抑郁癥除了心情抑郁、情緒低落、精神不振之外,還會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中重度抑郁癥患者甚至會產生自殺念頭,一旦付諸行動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確診為抑郁癥的患者,一定要配合好醫生做科學規范的治療,切不可認為自己調節情緒、多參加活動就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