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
多動癥的治療,藥物療法是宣傳最多的,也是爭論最多的。總的來說,大量的已有研究提示適當的藥物治療對于改善ADHD兒童的癥狀表現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即使有如此科學研究提示的結果擺在眼前,父母們仍然存在諸多顧慮和疑問,畢竟,是給孩子們吃藥,總是比謹慎萬分還要謹慎萬分。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ADHD不經適當治療,會進一步導致學習困難,缺少自尊,與家庭成員及同齡兒童關系緊張等等不良結局,甚至對青春期乃至成人期的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因此,我們今天一起來共同學習,藥物如何能夠幫助ADHD兒童,究竟父母們對藥物存在怎樣的誤區導致了如此退避三舍?
目前治療ADHD主要用藥,一個是中樞興奮劑,即哌甲酯,長效制劑是專注達,短效制劑是利他林;另一個是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即
托莫西汀(
擇思達)。另外,還包括可樂定及某些抗抑郁藥。我們重點討論一下中樞興奮劑和托莫西汀這兩種國內常用藥吧。
中樞興奮劑對于ADHD兒童的幫助和改善效果十分明顯,70多年的研究證明了中樞興奮劑是治療ADHD的安全高效的藥物。它的作用主要是增強大腦中本身存在的某些化學物質的活動,而這些化學物質,就是抑制我們的行為、幫助我們堅持做某件事的主要負責者。
托莫西汀(擇思達)在國內是治療ADHD的新藥,但在國外已有數年的使用經驗,該藥是第一個批準用于治療ADHD的非中樞興奮型藥物,目前雙盲隨機對照研究發現,托莫西汀(擇思達)治療ADHD的效果與哌甲酯相當。
許多家長們對于中樞興奮藥物字面意思的想象,甚至對于藥物本身的理解,容易進入一些誤區,例如:
誤區1,藥物只是強行壓制孩子的行為,治標不治本。
有這樣觀點的人,首先有著另外一個錯誤的觀點,那就是認為ADHD的癥狀表現純粹是由社會因素引起,例如放縱嬌慣或家庭不睦等。現在科學證據表明ADHD主要是一個遺傳性疾病,患兒大腦中負責抑制和注意的腦區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藥物直接作用于大腦的神經遞質,從而改變外在的行為表現。從一點來看,藥物治療ADHD和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類似,正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島素的幫助一樣,ADHD兒童可能也需要長期堅持服用適當藥物進行治療。
誤區2:我的孩子本來就挺興奮,挺好動的,怎么還讓他吃中樞興奮劑呢?
中樞興奮劑作用的腦區,是主要負責抑制行為、維持注意力不分散、保持精力集中的。或者換句話說,多動癥的孩子之所以好動沖動,是因為他們大腦里的剎車系統功能不足,而興奮劑可以增加大腦對行為的剎車能力,這可能就是它對ADHD有效的原因。
誤區3:服用中樞興奮藥物,會使孩子“興奮”,容易成癮。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關于服用藥物的一個情況,很多孩子經常忘記服藥,尤其有的孩子住校之后,沒有家長監督,自己就忘記吃藥,從而癥狀無法得到控制,導致學業上的各種麻煩。而如果中樞興奮藥物容易成癮的話,為什么孩子們會忘了服藥呢?所以,以目前科學文獻可以保證,使用中樞興奮藥治療多動癥不會導致孩子日后的物質濫用。實際上,科學證據表明,堅持服用藥物治療比不服藥治療的ADHD兒童,物質依賴的風險更低。家長應該了解,決定孩子在青春期使用或濫用物質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1)兒童早期出現的品行障礙或反社會行為,(2)家長對孩子在社會上的去向監管不夠,(3)孩子與其他使用或濫用非法物質的少年做朋友,(4)家長飲酒、吸煙或使用非法物質的程度。
誤區4:長期使用藥物不好,孩子考試急需的時候使用一兩天就可以了。
服用藥物需要從小劑量開始慢慢加量至合適的治療劑量,然后穩定服用恰當治療劑量的藥物,達到穩定的治療效果。就像之前說的,類似糖尿病患者服用胰島素,或者類似
近視眼兒童需要戴上近視眼鏡矯正視力。因此,間斷地、不規律地服藥,達不到良好穩定的治療效果,反而會延誤孩子的治療。
走出了基本的誤區之后,我們來看看究竟如何選擇藥物。在專業門診對孩子、家長進行訪談、測試之后,兒童確診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之后,可以考慮選擇藥物治療。常用藥物目前是中樞興奮劑哌甲酯和非中樞興奮劑托莫西汀(擇思達),哌甲酯是治療ADHD多年的經典藥物,托莫西汀(擇思達)在國內新上市,研究證明療效與哌甲酯相當。哌甲酯有兩種劑型,一種是短效,利他林,每天需要服用兩次,早上中午各一次。另一種是長效,專注達,每天早上服用一次。托莫西汀,即擇思達是長效劑,每天早上服用一次即可。所以,如果孩子中午無法回家的話,專注達或擇思達是推薦選擇,這樣可以避免孩子中午漏服藥從而造成麻煩。
藥物服用的劑量與孩子體重有關系,并且需要從小劑量開始慢慢加量,因此,選擇哪種藥物,如何調整藥物劑量,都請與專業醫生取得密切聯系,獲得相關信息資料,以便為孩子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