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垂直傳播是獲得性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2016年6月,發表在《N Engl J Med》的一項研究顯示,在HBeAg陽性且HBV DNA水平超過200000 IU /ml的妊娠晚期母親隊列中,接受TDF治療治療的患者比接受沒有抗病毒治療的常規治療者母嬰傳播率較低。
由于
懷孕期間使用
替諾福韋(TDF)預防
乙肝病毒(HBV)母嬰傳播的數據較少,特開展此項研究。
在該項研究中,納入200名乙
肝病毒e抗原(HBeAg)陽性且HBV DNA水平高于200,000 IU/ml的母親。受試者按照1:1比例被隨機分配接受普通照護但不接受抗病毒治療或妊娠30至32周開始直到產后4周接受TDF治療;受試者被隨訪至28周。所有嬰兒接受免疫預防。
主要結局是母嬰傳播率和出生缺陷。次要結局是TDF的安全性,分娩時HBV DNA水平低于200,000IU/ml的母親的比例,產后28周時HBeAg或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轉換或轉陰。
分娩時,TDF組68%(97中的66名)的母親和對照組中2%(100名中的2名)的母親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200000 IU/ml(P<0.001)。產后28周,TDF組的母嬰傳播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在意向治療分析中(母嬰傳播率分別是為5%(5/97)vs.18%(18/100),P = 0.007)和符合方案集分析中(母嬰傳播率分別是0 vs.7%(6/88),P = 0.01)均是如此。
TDF組與對照組的母親和嬰安全性相似,包括出生缺陷率(分別為2% [2/95嬰兒]和1%[1 /88]),盡管TDF組中有更多的母親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在停止TDF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TDF組母親更頻繁地發生谷丙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范圍(45% [ 44 ] 97婦女和30% [ 100 ] 30,P = 0.03)。孕產婦HBV血清學結果組間沒有明顯差異。
因此,在HBeAg陽性且HBV DNA水平超過200000 IU /ml的妊娠晚期母親隊列中,接受TDF治療治療的患者比接受沒有抗病毒治療的常規治療者母嬰傳播率較低。
文獻來源:Tenofovir to Prevent Hepatitis B Transmission in Mothers with High Viral Load.
來源:生物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