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三軍醫大學獲悉,該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種國家Ⅰ類新藥研制進展順利———幽門螺桿菌疫苗完成Ⅲ期臨床試驗,N-乙酰氨基葡萄糖將在6月完成Ⅲ期臨床試驗,乙肝治療性多肽進入Ⅱ期臨床試驗。前兩種新藥正在申請新藥生產證書,可望明年投放市場。
幽門螺桿菌疫苗,是迄今為止全國惟一、世界第一個開展并完成Ⅲ期臨床試驗的用于預防胃病的疫苗。其研制始于1995年,2004年在順利完成Ⅰ、Ⅱ期人體臨床試驗的基礎上,經過國家新藥評審中心組織的30名專家嚴格鑒定評審,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開展并完成了1萬人的預篩試驗和5000人的正式試驗。
據該項目帶頭人鄒全明教授介紹,幽門螺桿菌不僅是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致病菌,還是引發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其列為一級致癌因子,是目前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致病菌,我國現有的感染人群已超過6億人。
“疫苗采用口服劑型,用于兒童及其他未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鄒全明說,服用后就能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從源頭上控制、減少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從而降低胃病的發病率。
N-乙酰氨基葡萄糖作為緩激常泰新藥,在治療腸易激綜合癥方面填補了世界空白。據該項目研制組的劉俊康教授介紹,腸易激綜合癥主要癥狀是腹痛和下腹部不適,緩激常泰可恢復細胞活性,調節腸道細胞適應力,緩和對刺激的反應而消除癥狀,使腸道正常、舒泰。
近年來,腸易激綜合癥引起廣泛重視,各國競相花費巨資研究治療藥物,但迄今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原因在于西方醫學一向倚重的還原論方法,在腸易激綜合癥的研究中無從下手。三軍醫大檢驗系生物波研究室另辟蹊徑,創立生物波理論,歷經12年的研究,從2000年4月起迅速完成了臨床前全部試驗。現在全國16家醫院進行的Ⅲ期臨床試驗也即將完成,治療效果普遍稱好。“如開發成功,將為中國在腸易激綜合癥治療領域中爭得領先地位。”劉俊康稱。
三軍醫大正在研制的治療用多肽乙型肝炎疫苗,是國際上第一個模擬抗原疫苗、我國第一個多肽疫苗和第一個脂質體注射劑,已完成了藥學、藥理學、毒理學、中試、質量標準等臨床前研究的全部工作,目前正在進行II期臨床試驗。
據該項目帶頭人吳玉章教授介紹,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全球性疾病,全球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約3.5億人。中國屬高流行區,乙肝病毒攜帶者約占人口的10%,慢性肝炎患者有3000萬人,乙肝由此被稱之為中國的“國病”,是我國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很久以來,防治乙肝靠預防性疫苗,但預防性疫苗對已感染者無效,而治療用多肽乙型肝炎疫苗能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特異性免疫反應清除乙肝病毒,達到根治乙肝的目的。”吳玉章說,該藥的研制開發對乙肝患者無疑是個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