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亦稱“官場病”或“組織麻痹病”。帕金森定律是時間管理中的一個概念。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帕金森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權力擴張引發(fā)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場傳染病”。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義或官僚主義現(xiàn)象的一種別稱,源于英國學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律》一書的標題。常常被人們轉載傳誦,用來解釋官場的形形色色。
帕金森定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不稱職的行政首長一旦占據(jù)領導崗位,龐雜的機構和過多的冗雜便不可避免,庸人占據(jù)著高位的現(xiàn)象也不可避免,整個行政管理系統(tǒng)就會形成惡性膨脹,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機構、人員過多過濫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幾乎成了一些地方的通病,而少數(shù)“懶和尚”當主持而產生的“食客者眾”,更成了這些部門的“痼疾”。
帕金森定律要發(fā)生作用,必須同時滿足下面四個缺一不可條件:
第一:必須要有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必須有其內部運作的活動方式,其中管理要在這個組織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這樣的組織很多,大的來講,各種行政部門,帕金森曾在書中舉出英國海軍編制的例子;小的來講,只有一個老板和一個雇員的小公司,都存在著管理的組織。
第二:尋找助手以達到自己目的的不稱職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對權力的壟斷性。這就是說權力對這個管理者而言,可能會因為做錯某件事情或者其他人事的原因而輕易喪失。這個條件是不可少的,否則就不能解釋何以要找兩個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選擇一個比自己強的人,這樣也就不會產生“鮮花”插在 “牛糞”上的現(xiàn)象。
第三:這個管理者能力極其平庸,他在組織中的角色扮演不稱職,如果稱職就不必尋找助手,否則就不能解釋他何以要找?guī)讉助手來協(xié)助。
第四:這個組織一定是一個不斷自我要求完善的組織,正因為如此,才能不斷地吸收新人來補充管理隊伍,也才能符合帕金森關于人員編制增長的公式。
帕金森的結論是:“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資源與工作本身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一件事情被膨脹出來的重要性和復雜性,與完成這件事情花的時間成正比。”你以為給自己很多很多的時間完成一件事就可以改善工作的品質,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時間太多反而使你懶散、缺乏原動力、效率低,可能還會大幅度降低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