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有時候看起來不嚴重,但是如果忽然發作的話,有時候是會對病人有很大危險的,時常還伴有攻擊性,特別是沒有人在身旁的時候。在人們都在高壓力、快節奏生活的當今社會,癲癇患者的學習、就業、婚姻等等生存條件往往受到很大影響和壓力。不可否認的是,社會上有很多人對癲癇患者有一定的歧視,致使廣大患者的自尊心受到毀滅性打擊,從而又容易導致一系列心理方面的疾患。心理學研究證實,癲癇不同程度地都存在有心理障礙,并且,由此導致的心理障礙又可反過來加重癲癇,甚至可以使癲癇暴發性發展,而受心理影響加重的癲癇又可導致患者進一步的心理崩潰,如此惡性循環。
癲癇病并不可怕,只要選對方法,選對藥,完全可以治愈。癲癇病要“三分治,七分養”,合理的飲食調理很重要。
1 、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纖維素等)的攝入量:以每天不超過 300 克為宜;適當增加脂肪的供應量;限制水分,每天不超過1000毫升;鹽每天不超過3克;充分供給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鐵、鈣等元素;禁止食用含糖多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2、限制鉀的攝入量。腦外傷引起的癲癇病人和長期服用鎮靜藥物的病人容易脫水、貧血、白細胞減 少、營養不良等,嚴重患者可出現電解質代謝紊亂(高血鉀癥)。
3、癲癇病人應增加鎂的攝入量。癲癇患者經常會缺乏 鎂,尤其是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病人,如長期服用苯妥英 鈉時,易引起
骨質疏松,除給予高鈣飲食外,還應注意鎂的 攝入。如果缺鎂時,除影響骨骼的成骨外,還可導致肌肉顫 抖、精神緊張。
4、癲癇病人不宜多吃含鋅高的食物。癲癇病人血鋅平 均含量一般都比正常人明顯增高。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少 吃或不吃含鋅的豐富的食物。
5、避免食用誘發癲癇的食物。羊肉、狗肉、雄雞、野鴨、鯉魚等“發物”均不宜多食用;烈酒、濃茶、咖啡應絕對禁止;胡椒、辣椒、大蔥、大蒜等辛辣調味品也應適當限量。
數百年來在世人的心目中癲癇與精神異常、智能低下等同起來,因而是不光彩難啟齒的病,其遭受到的歧視和誤解程度甚至超過精神疾病。這不僅是中國存在的問題,這種誤解存在于全球。而隨著教育的普及,很多人也對此改觀,希望更多的人能對這些受疾病折磨的人更多關愛,幫助他們建立對抗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