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根據最新顯示:我國癲癇病患者總人數在900萬左右,有大約50%-70%的癲癇患者,即使經過合理的藥物治療,仍然改變不了遷延不愈和頻繁發作的現狀,長此以往的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軀體傷害,防礙到患者生活、學習和就業,成為困擾人們的醫學難題。既然藥物治療難以根治,是不是就任由患者的病情發展呢?當然不能,患者及其家屬不但不能放棄,還應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注意飲食調理,采用能夠控制病情,減少發作的科學飲食方法。具體該怎么做呢?
癲癇患者的飲食有如下注意事項:
一、癲癇飲食上應限制鉀的攝入量
腦外傷引起的癲癇病人和長期服用鎮靜物的病人容易脫水、貧血、白細胞減少、營養不良等,嚴重患者可出現電解質代謝紊亂(高血鉀癥)。當飲食中含鉀過多,就會增加患者的血鉀含量,所以癲癇患者鉀的攝入量每天不應超過3克。含鉀鹽低的食物有油菜心、黃瓜、冬瓜、絲瓜、西葫蘆、小紅蘿卜、白蘿卜、芹菜、蘋果、葡萄、南瓜、番茄、茄子、蔥頭、鴨梨、菠蘿等。
二、癲癇飲食上應避免食用誘發癲癇的食物
羊肉、狗肉、雄雞、野鴨、鯉魚等發物均不宜多食用;烈酒、濃茶、咖啡應絕對禁止;胡椒、辣椒、芥末、大蔥、大蒜等辛辣調味品也應適當限量。癲癇嚴重發作或頻繁發作期鬧,會使神經興奮性增高,容易發生堿中毒或血鈣降低,所以應該補充鋅鈣豐富的食物,鈣能鎮靜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含鈣豐富的食物有芹菜、雪里蕻、油菜、小白茶、薺菜、榨菜、紅果、干酸棗、炒杏仁、豬腎、牛奶、干酪、咸鴨蛋、蛋黃、小黃魚、海參、炒南瓜子、田螺、青蛤、榛子、蝦皮、芝麻醬等。
三、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癲癇病人所需要的熱能和蛋白質與正常人相同,而碳水化合物就不需要太多,以每天不超過300克為宜;適當增加脂肪的供應量,宜占總熱量的60%左右;限制水分,每天不超過1000毫升;鹽每天不超過3克;充分供給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鐵、鈣等元素;禁止食用含糖多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四、癲癇患者少吃鹽少喝水。
原因:患者體內積蓄水分過多的情況下癲癇容易發病。同時癲癇病患者還要少吃荔枝,因為荔枝所含的單糖大部分是果糖,果糖被機體吸收后須經一系列酶的催化,才能變為葡萄糖供能或轉變為糖元貯存被組織細胞氧化利用.含鎂豐富的食品有小米、玉米、紅小豆、黃豆、豆腐干、綠色蔬菜、芹菜、牛肝、雞肉等。成年男子每日需要350毫克,才能維持鎂平衡。
五、癲癇病人應增加鎂的攝入量。癲癇患者經常會缺乏鎂,尤其是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病人,如長期服用苯妥鈉時,易引起
骨質疏松,除給予高鈣飲食外,還應注意鎂的攝入。成年人體內含鎂20~25克,大約有一半集在中骨骼內,骨骼中的鎂不能供給身體細胞使用。如果缺鎂時,除影響骨骼的成骨外,還可導致肌肉顫抖、精神緊張。含鎂豐富的食品有小米、玉米、紅小豆、黃豆、豆腐干、綠色蔬菜、芹菜、牛肝、雞肉等。成年男子每日需要350毫克,才能維持鎂平衡。
六、癲癇病人不宜多吃含鋅高的食物。對癲癇病人進行血鋅濃度測定,發現幾乎所有的癲癇病人血鋅平均含量都比正常人明顯增高。經長期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后的病人,血鋅濃度比用藥前明顯下降,有的甚至出現某些缺鋅癥狀。這說明癲癇的發生與體內特別是腦內鋅含量增高有密切關系。專家認為抗癲癇藥物或其他代謝產物能有效地與鋅離子發生絡合反應,降低癲癇病人的血鋅濃度,從而控制癲癇發作。因此,癲癇病人除重視藥物治療外,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鋅的豐富的食物。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癲癇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癥,只要接受科學正規的治療,有八成患者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再配合科學飲食,并保持良好的情緒,患者一定能戰勝癲癇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