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學觀察是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通過對癲癇患者復雜的臨床表現的觀察與總結可明確患者的類型,分析獲得癥狀表現背后的病因和實質,這也是臨床辨證的基礎。癲癇是一組疾病和綜合征的總稱,目前有較明確診斷標準的癲癇類型已超過30種,且不斷有新的類型被發現和確認,雖然各種癲癇發病的病因有所不同,但他們都以反復發生的大腦神經元過度放電引起的暫時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這同時也是癲癇的中醫證候學特征。
醫對癲癇病的早期癥狀認識很早,并且對癲癇發作前的先兆癥狀進行了論述。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驚癇》中羅列的關于癲癇病的早期癥狀描述超過20條,如“鼻口青,時小驚是癇候”、“身候目時直視是癇候”、“目瞳子卒大,黑如常青是癇候”、“臥惕惕而驚,手足振搖是癇候”、“咽乳不利是癇候”、“身熱小便難是癇候”等等。另外,還有諸多醫家和醫學專著中都有相關內容,如《靈樞·癲狂》中描述到:“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欲發癇候》中描述到:“夫數嚙齒,如此,是欲發癇之候也”。
中醫對癲癇病的早期癥狀論述頗為詳細,強調“癇證必先有候”,也就是說癲癇發作前一定會有先兆表現,提醒人們要注意早期發現和防治。
目前國內外對于癲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患者通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多數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發現癲癇病的早期癥狀之后,進行合理、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是關鍵。用藥請咨詢百濟專科藥師,服務熱線400-1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