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前列腺炎有分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不少患者及其家屬可能對這兩者的區別并不十分了解。下面由百濟藥師為大家介紹下:什么是急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前列腺炎、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細胞性前列腺炎常有菌尿,而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痛很少發生尿路感染,前列腺痛無炎癥體征,前列腺按摩液正常。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成人常見疾病,目前,對大多數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治療效果亦不甚滿意。大多由細菌或病毒等感染引起。亦有因自身免疫或其他原因不明的病例,稱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現代醫學通常給予前列腺按摩、理療及抗菌治療。由于藥物不易透過前列腺上皮的粘膜而進人腺內,故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常常不容易根治。
中醫無慢性前列腺炎病名,但本病的一些重要癥狀,如尿道白色分泌物,尿頻、尿痛、尿急、會陰不適、性功能障礙等,我國古代很早就有記載。《素問·痿論》說:“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王冰注謂:“白淫,白物淫衍,如精之狀,因溲而下。”白淫就是尿道白色分泌物,而筋痿則是陽痿。由于具備這兩個典型癥狀,可以認為這是古代對于本病的早期的記載,同時也對本病的病因病機作了分析論述。至于歷代關于淋、濁、腰痛、陽痿、遺精等癥的治療經驗,也部分地涉及到了本病,可挖掘來作為治療本病的借鑒。
慢性前列腺炎發病原因
對于本病的病因病機,除了可以找到少量的古代論述,大部分來自近年來廣太中醫同行的研究,綜合各地的論述,歸納本病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濕熱下泣 忍精不泄,或頻繁手淫,使溢液敗精阻于中道,蘊滯而化熱生濕,或由入房不慎,衣褲不潔,包皮過長,濕熱邪毒由下竅而人,浸淫下焦,或飲食不節,過食甘肥炙賻,飲宴太過,濕濁內生,久而化熱,或濕熱下注,或由肝郁化火,脾虛濕生,肝經濕熱下注等而發病。
瘀血阻滯 濕熱毒邪蘊結下焦后,日久不去,則瘀阻脈絡,或感受寒濕之邪,致使厥陰之絡受阻,氣滯血凝,遠行不暢。瘀血阻滯,不通則痛,可引起少腹、會陰、陰器、腰骶等處疼痛。
腎氣虧虛 先天稟賦不足,或房事不節,損傷腎精,或精神過用,精血暗耗,或久病傷正,腎氣受損,陰精戕傷,而致本病。
以上三個方面病因病機中,濕熱是本病之標,腎虧乃發病之本,瘀血是疾病發展的病理反映。此外,部分醫家認為尚有陰虛火旺,中氣虛損等病因病機
可能由于本病臨床表現較不一致,用傳統的辨證論治方法研究本病存在一定難度,現代中醫對明確診斷為本病的病例進行治療起步較晚,60年代初始有首例報道。60年代中期,出現了對本病數十例的集中臨床觀察。對本病研究發展較快的時期,則在80年代,除了較多地進行個案報道之外,治療10例以上的臨床觀察報道有60余篇,累計病例1500余例,總有效率在90%以上,個別文章治療病例在100例以上。
所報道的治療方法較為多樣,除中醫藥外,尚有針灸、推拿、氣功、敷貼、灌腸、離子導入等。這顯示了中醫治療本病有一定優勢,從而為征服本病提供了更多的探索途徑。除了增加臨床觀察之外,有些學者還對本病的療效標準和治療機理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討論。有人認為,本病有細菌性與非細菌性的不同,患者有已生育與未生育之異,應選擇不同的治愈標準。并指出,對無生育要求的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以選擇傳統的辨證論治的臨床治愈標準更合適,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的治療與體檢,以免影響患者情緒,而延緩癥狀的徹底改善。
有的學者研究了鋅在維持前列腺正常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中起的重要作用,本病患者前列腺液中鋅含量降低的情況,發現使用中藥后,促進了前列腺組織對鋅的吸收,肯定了中藥對本病的炎細胞浸潤及纖維組織增生以及對細菌病毒的抑制作用,從而增強了前列腺局部的抗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