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衛計委今年重點,降價、反腐、大醫院改革...影響藥企命運!
注意,衛計委2017年的工作要點公布了!
在這份近萬字的工作計劃中,衛計委將今年的工作要點分7大塊,做了詳盡的部署。醫藥人為關注的醫改、中醫藥當然不會缺席。這份文件,可看作是2017年醫藥行業走勢的風向標!
▍醫保支付標準試點,藥價持續下降
2017年的醫改,分級診療、醫療控費、公立醫院取消加成、兩票制等按部就班有序推進。其中,按病種付費和醫保支付標準試點,在未來的一年里,恐怕會對行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基于衛計委2017年工作要點中對醫保支付的描述,“開展醫保藥品支付標準試點,對同一通用名下的藥品,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后,按同一標準報銷,超支共付,結余共享。”
可以預判藥價繼續下降將成未來趨勢。正如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所言,到時候,不管政府是否允許二次議價,醫療機構一定會進行議價。因為每議下來的一分錢,都將是醫療機構的收入。同時,價格高于醫保支付標準的藥品也將難以實現院內銷售。
▍按病種付費,臨床路徑和壓價是生死關
而“預付費”模式的按病種付費的推進,在降低藥價方面,效果也很明顯。按病種付費的導向下,藥企的產品能否進入臨床路徑將是實現銷售的前提條件。
按病種付費引導下,醫院的用藥結構將發生,價格虛高的藥品將逐漸被性價比高的廉價藥品所替代,藥企的市場競爭規則將由扭曲的“高定價、暗回扣”非法競爭和潛規則轉化為追求理性的“高性價、明折扣”公平競爭,對患者的過度用藥、不合理用藥等現象將得到相應的遏制。
另外,在打包付費的模式里,醫院在結余歸自己的驅動下,有著強烈的意愿壓低藥價。
▍反腐,大醫院改革持續
除此之外,在衛計委今年的工作規劃里,對大醫院的改革還將持續。將選取部分三級甲等醫院實行人員總量管理試點,出臺《公立醫院領導人員管理暫行法》。三級醫院全面實施預約診療服務,擴大日間手術實施范圍,深入推進優質護理,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反腐方面,衛計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肅查辦重大案件,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
春節沒到,醫藥人意識里還沒進入新年,就被這個文件催促的不由得再上征程。賽柏藍根據行業的需求,對衛計委的這個文件作節選并附錄如下。
附:2017年衛生計生工作要點(節選)
一、堅持預防為主,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素質 (略)
二、持續深化醫改,加快形成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
(七)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在85%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以慢性病和重點人群為切入點,做實做細簽約服務包,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覆蓋率達到60%。因地制宜推廣城市緊密型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加強與醫保政策銜接,健全管理、運行和考核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引導二級以上醫院向下轉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
(八)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印發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全覆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推動新舊運行機制平穩轉換。擴大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啟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繼續開展改革效果評價考核,強化公立醫院改革培訓。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研究制訂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及時受理新增醫療服務項目。
開展衛生總費用、病種費用、政府投入、價格和成本監測,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科學控費。實施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建立健全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深化公立醫院編制人事制度改革,選取部分三級甲等醫院實行人員總量管理試點,出臺《公立醫院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開展制訂公立醫院章程試點,推進委屬(管)醫院參加屬地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開展綜合績效考核評價工作。
(九)健全全民醫保制度。推動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六統一”政策,指導開展設立醫保基金管理中心試點。加快推進新農合跨省就醫直接結算工作,加強費用核查,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水平在2016年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個人繳費水平相應提高。進一步提高大病保險籌資和保障水平,并與醫療救助制度等有效銜接。加快推進按病種付費、按床日付費、總額預付等復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改革試點。開展醫保藥品支付標準試點,對同一通用名下的藥品,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后,按同一標準報銷,超支共付,結余共享。
(十)實施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推進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兩票制”,繼續落實藥品分類采購,鼓勵省際跨區域和專科醫院聯合采購。研究制訂高值醫用耗材采購統一編碼,推動高值醫用耗材陽光采購。協調推動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做好同醫保等政策銜接。支持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提高藥品質量。建立健全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機制,編制建設方案,進一步擴大短缺藥品定點生產試點范圍。完善國家藥管平臺和省級采購平臺應用功能,建立企業資質審核信息庫。
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做好保障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藥工作。開展基本藥物目錄相關評估,研究制訂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激勵機制政策。完善臨床用藥綜合評價體系建設標準和評價指標方法,開展示范項目工程和評價基地建設,推動兒童用藥等臨床綜合評價試點。加強合理用藥和不良反應監測,建立重點監控目錄,規范診療和用藥行為。以嚴重精神障礙、結核病等疾病為重點,按照“一病一策”的思路,研究制訂提高相關基本藥物保障水平的政策。
(十一)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印發加強衛生計生綜合監管的指導性文件,推進監管重心轉向全行業監管。修訂衛生計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科學謀劃各級監督機構業務用房等規范化建設。加強《傳染病防治法》等衛生計生法律法規落實情況監督檢查。開展醫療機構依法執業專項監督檢查和醫療美容專項整治,督辦打擊“非法行醫”、“兩非”等重大案件。實施國家重點監督抽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推進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建設,開展行政執法、執法案卷等專項稽查。推廣使用手持執法終端,推動監督信息公開。引導和規范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內審制度。健全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機制,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十二)統籌推進各項醫改工作。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跟蹤和指導,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地方探索的醫改成功經驗,進一步總結推廣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經驗,以區域突破帶動全局推進。繼續開展委領導醫改重點聯系省份工作。推進兒童醫療衛生服務的改革與發展。
三、深化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完善配套保障措施(略)
四、優化健康服務,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
(十六)提升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繼續實施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開展實名制預約診療試點,三級醫院全面實施預約診療服務,擴大日間手術實施范圍,深入推進優質護理,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患者就醫體驗。貫徹落實《醫療質量管理辦法》,上半年新制訂200個臨床路徑,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基于臨床路徑管理的質量控制、效果評價體系。做好醫療安全事件監測,完善血液安全預警和應急保障機制。加強重大疾病規范化診療管理。加強
腦卒中綜合防治,組織實施二級以上醫院卒中中心建設,開展卒中診療、康復技術培訓。
加強臨床藥事管理,推進藥師立法,開展藥事管理綜合評價,有效控制主要耐藥菌增長率。在病案首頁書寫規范、疾病分類編碼、手術操作編碼、醫學名詞術語等“四統一”基礎上,加強臨床數據標準化規范化管理。以電子病歷為核心,促進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加快電子證照制度建設,建立國家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注冊系統,擴大電子證照試點范圍,推動執業全過程、動態化管理。啟動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設置,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輻射帶動基層。加強康復、長期護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建設,提高護理特別是老年護理服務能力。做好2017年醫師資格考試工作。
(十七)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研究制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服務能力指南和評價標準,啟動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繼續推進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提升區域內醫療服務網絡整體效能,以“縣鄉聯動、鄉村一體”為抓手,推進鄉村一體化管理。提高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著力加強老年人、婦幼和慢性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健康管理,力爭實現全部在管高血壓患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提高居民感受度。
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引導,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落實一般診療費、基本藥物補助和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全面推開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進一步深化基層綜合改革,完善財政補償、服務價格、人事分配、績效考核等政策措施,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落實鄉村醫生待遇政策,妥善解決養老問題。
(十八)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貧困地區門診統籌和農村貧困人口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取消農村貧困人口縣域內普通門診起付線,降低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以及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提高住院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對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等慢性疾病實施門診補償政策。建立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補充保險等制度聯動報銷機制,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兜底保障機制。全面落實農村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實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特殊困難家庭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行動計劃,對農村貧困人口實施分類救治。做好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將9種大病集中救治范圍覆蓋至所有貧困地區。實施光明工程,免費救治農村貧困白內障患者。開展健康扶貧工程示范縣建設。深入推進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醫院和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
五、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十九)完善中醫藥發展機制。組織開展《中醫藥法》學習宣傳貫徹,做好法律釋義,建立健全配套規章制度。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推進中醫診療模式創新。完善局省聯動機制,深化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構建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推進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實施中醫藥標準化工程,推進中醫藥國際標準工作,布局建設海外中醫藥中心。
(二十)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推進公立中醫醫院改革,落實差別化的政策措施,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支付方式。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評選表彰第三屆國醫大師和首屆全國名中醫,繼續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印發實施《關于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與改革的指導意見》,繼續實施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制訂《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開展中醫藥健康養老試點。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項目)。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支持中醫藥文化產品開發。
六、培育和發展健康產業,滿足群眾多樣化差異化健康需求(略)
七、為衛生計生事業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法規,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紀律、組織、隊伍和作風建設,強化黨內監督,自覺接受黨外、群眾、輿論監督,進一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肅查辦重大案件,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指導改進公立醫院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切實加強全系統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來源:賽柏藍 作者:田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