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藥政工作座談會近日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來自全國各省(區、市)衛生計生委藥政處、藥品采購機構的相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會上,與會者圍繞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完善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探索基本藥物全額保障等工作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針對我國醫用耗材生產企業多、小、散、亂,品種名稱、生產標準不統一,規格型號、材質材料更換頻繁,價格隨意性大等問題,與會者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盡快規范高值醫用耗材命名和編碼,為全面推進集中采購創造條件。鑒于安徽、湖南、福建等省份的部分地區開展基本藥物全額保障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國城鄉醫保籌資水平、基本藥物報銷比例逐步提高,為實施基本藥物全額保障提供了條件,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探索推廣基本藥物全額保障、獨立核算,進一步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
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已經上路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自2009年建立實施至今已有7年。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安徽、廣東、廣西的部分地區針對部分慢性病人群需求,將基本藥物作為公共產品以全額保障的形式向居民免費提供,真正實現基本藥物公平可及、人人享有,賦予基本藥物制度新內涵。
慢病患者規范管理率提高
自2012年4月起,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轄區戶籍糖尿病、
高血壓患者實行基本藥物全額保障治療。政策實施后,該區
Ⅱ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規范管理率從15%、25%,分別提高到75.7%和56.5%。
廬陽區衛生計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全額保障基本藥物治療方案明確了單品限價、總額核定、區域調劑的總原則,每年所需資金由區財政專項安排。符合條件的轄區患者向所在地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出申請,審核通過后,由全科醫生建立全額保障基本藥物治療人員臺賬和健康檔案,并根據患者情況確定免費藥物品種,填寫領藥卡,開具處方,患者按月憑卡和處方領取免費藥品。
據了解,福建省三明市、長汀縣等地均出臺類似政策,在基本藥物目錄中選定20余種藥品,開展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工作。而在此之前,長汀縣新農合管理部門將這3種慢性病作為特殊門診疾病管理,每人每年的包干醫藥費用為高血壓3000元、糖尿病5000元、重性精神疾病5000元,患者費用在達到起付線后按一定比例報銷。實行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后,該縣跟進了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上述疾病實行按日包干付費,每日付費標準分別為3元、7元和4元;同時要求基層醫生嚴格按照基本公衛服務項目規范,對患者進行健康管理。新農合基金和患者的費用負擔明顯下降,3種慢病患者的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98%、94%和100%。
激發農民參合熱情
與選定特殊病種不同,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等地則在村衛生室推出了“一元看病、免費用藥”的基本藥物全額保障政策。
容縣新農合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說,從2013年5月起,該縣參合農民到衛生室看病,只需支付1元診金,就可以從衛生室領用全額保障基本藥物治療疾病。新農合基金按照每人每年50元的標準,向村衛生室支付門診醫藥費用。“按一個3000人左右的村計算,每人統籌50元進入衛生室,則該衛生室每年供應15萬元的基本藥物,可以滿足全村人的小病治療需求。”
廣州市花都區的“一元看病、免費用藥”試點始于2008年。該區規定,村民因一般常見病就診給予3日藥量,慢性病患者一般處方1周藥量,長可達半個月;各村衛生室應及時上報就診人數、藥品費用等情況,專職管理人員會每天到衛生室抽查、核實處方。
記者了解到,在開展“一元看病、免費用藥”的地區,基本都加強了村衛生室的規范化建設,開展了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而且都有新農合等醫保基金積極參與。這一政策不僅增強了農村居民的健康意識,激發了其參合熱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健康管理、分級診療等工作的開展。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