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型缺血性中風的病機為氣虛血滯、瘀阻血絡,氣虛為本,血瘀為標。腦血栓形成多在50歲以后起病,男性較多,常于休息、靜止或睡眠時發生癥狀。常有先兆癥狀,如頭暈、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等,在血壓低時更易發生。少數病人可有淺、中度昏迷,約在24小時左右逐漸清醒,腦脊液檢查正常。
臨床表現因病變血管部位不同而異,腦血栓形成多在起病后幾天內病情可趨穩定,2-3周后由于水腫消退和側枝循環建立而癥證逐漸減輕。腦栓塞患者常有心臟病、骨折、腫瘤以及某些臨床操作的影響如靜脈注射,人工氣胸、氣 腹、腦動脈造影等,突然發生神經癥狀時,即須考慮有腦栓塞可能。
(1)抗栓膠囊治療氣虛血瘀型各癥狀療效顯著;
(2)抗栓膠囊明顯改善缺血性中風的肢體關節功能障礙及肌力下降情況;
(3)抗栓膠囊明顯改善神經系統缺損表現;
(4)抗栓膠囊對缺血性中風病人增高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具有明顯的降低作用;
(5)對凝血指標影響,可得出抗栓膠囊具有降纖作用從而有效的防止血栓再形成的結論;
(6)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顯示抗栓膠囊通過對血液的流動性、黏滯性、血液中有形成分的聚集性的影響從而發揮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