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本組70例患者,均符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診斷標準。70例中有64例患者作腦血流圖檢查提示椎-基底動脈硬化、血流異常,48例作頸椎X線照片檢查示有頸椎骨質增生,10例作頭顱CT檢查提示有輕度腦萎縮。
分組:康惱靈組(簡稱治療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0-70歲,平均(54±2)歲;腦復康(簡稱對照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5-80歲,平均(58±1)歲。兩組間在性別、年齡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方法:治療組用康惱靈6-9片/天,42d為1療程。對照組用腦復康6-12片/天,42d為1療程。用藥期間不用其它改善腦血管藥物。
不良反應:康惱靈組未發現不良反應。腦復康組有5例出現偶有口干、食欲不振、失眠和輕微的蕁麻疹等。
討論:椎-基動脈供血不足的首發癥狀是眩暈,有時也往往表現為唯一癥狀。本病主要病因一般認為是動脈的粥樣硬化,管腔狹窄,血流量減少;其次是椎動脈受壓。椎-基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常在誘因下如勞累、情緒激動、體位改變、氣候變化等導致血液動力學改變,腦血流量下降至域值以下發作。
本文表明應用康惱靈(吡拉西坦腦蛋白水解物)治療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眩暈有如下特點:
(1)效果好:康惱靈(吡拉西坦腦蛋白水解物)組總有效率達95%,康惱靈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差異有高度顯著性(P<0.001)。說明活康腦靈(吡拉西坦腦蛋白水解物)藥理作用確切。
(2)副作用少:康惱靈治療組未見明顯毒、副作用,而對照組有5例出現不適反應:口干、食欲不振、失眠和輕微的蕁麻疹等。因此康惱靈在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眩暈的治療中,療效是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