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以下兒童在其早期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暴露于煙草煙霧環境中,學齡期可出現行為異常。德國科學家根據GINI-plus研究數據發現了上述關系,科學家還發現妊娠期期間暴露于煙草煙霧危害更大,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著名的《環境衛生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雜志。
“我們能夠證明,如果適齡兒童在出生前和出生后最初幾年暴露于煙草煙霧環境中,學齡期出現行為異常的風險較高。”Heinrich博士說,“此外,兒童在出生前或出生后最初幾年暴露于煙草煙霧環境受到的影響也存在差異。”
研究發現,與未暴露于煙草煙霧環境中的兒童相比,僅在出生前暴露于煙草煙霧環境中的兒童出現行為異常的風險是前者的1.9倍;在出生后最初幾年暴露于煙草煙霧環境中的兒童出現行為異常癥的風險是未暴露于煙草煙霧環境中的兒童的1.3倍;此外,妊娠期間和成長階段均暴露于煙草煙霧環境中的兒童出現行為異常的風險是未暴露于煙草煙霧環境中的兒童的2倍。兒童行為異常癥狀包括多動、注意力缺失以及與同齡人的關系出現問題,該研究結果與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無關。
在GINI-plus研究框架下,研究者分析了一個大型出生隊列(5991例)及其父母的資料。“該研究的價值不僅在于研究的前瞻性和調查方法,還在于研究廣泛分析了胎兒、嬰兒和兒童3個不同階段的相關數據。”Heinrich解釋說,“這有可能決定兒童出生前和出生后暴露于煙草煙霧環境中受到的影響及其差異。”
為了確保問卷結果的有效性,研究人員嚴格控制測試過程,排除可能由社會因素導致的偏差。研究負責人Rückinger說,“我們發現,胎兒期和幼兒期暴露于煙草煙霧與學齡期行為異常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因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