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肝病、乙肝、甲肝、丙肝等病毒引起肝細胞損害,和脂肪肝、肝纖維化、
肝硬化、
肝癌,肝腹水等肝病大部分病例緣于脾虛,出現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許多健脾益氣藥如
健脾益腎沖劑、改善細胞免疫功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功能;增強T細胞的數量及提高T淋巴細胞轉化率。因此掌握肝脾之間的生理病理關系,見肝之病,即先實脾,就有防止肝脾不和所造成的一系列臟腑病理傳變的作用,就可防止病情遷延,加快恢復。金匱要略》指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實脾,則肝自愈”。這種肝病實脾法,在目前治療慢性肝臟疾病中越來越廣泛而有效地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理論臟腑關系的合理性。
國內報道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的方藥中進行統計分析,健脾益氣藥如
健脾益腎顆粒以益氣健脾法治療慢性肝病白/球蛋白失調,有效率達93.54%,能有效消除肝病患者出現的脾虛癥候群,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動物實驗表明,該藥能明顯減輕肝細胞脂肪變性或壞死,抑制肝細胞纖維增生,抑制假小葉形成,能防止白/球比值降低。根據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特點,以“實脾法”為主治療60例,大部分病人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65%ALT降至正常,總有效率80%。通過對肝硬化不同證型的研究,認為代償期肝硬化以肝郁脾虛型為主,故臨床辨治早期肝硬化,注重疏肝健脾的治則治法,將可能控制肝細胞功能的進一步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