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移植受體的準備和處理
受體的準備
心臟移植受體確定之后,除進行心臟直視手術常規檢查外,應檢查:
(一)血肌酐、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試驗、心肌酶。
(二)咽部、痰、尿和便細菌、病毒和霉菌培養。
(三)免疫學檢查:
1.淋巴細胞毒性抗體試驗 主要是測受體血清中是否已存在HLA抗體。陽性率超過10%時,急性排異反應危險性增加。
2.淋巴細胞交叉配型 上述試驗陽性率超過10%,或未做上述試驗,應取受體血清與供體的淋巴細胞交叉試驗,若淋巴細胞出現溶解現象,說明受體內已經存在淋巴細胞毒性抗體,屬于陽性。陽性反應者,移植后產生超急性排異反應可能性很大。
3.人體白細胞抗原(HLA)系統 受體和供體之間HLA-A、B和C對同種異體移植的作用仍有爭論,多數為HLA不相容,另外這種檢查費時間,故對心臟移植不適用。但HLA--B和DR配型相容,能提高移植物成活率。
(四)血清病毒學檢查。
(五)動脈血氣分析。
(六)肺功能測定。
(七)胃腸鋇劑透視。
(八)心導管檢查、血流動力學和心血管造影及心內膜心肌活檢。
(九)心池核素掃描。
(十)靜脈腎盂排泄造影 目的是排除腎臟的不可逆性損害。
通過病史、理學檢查及胸部X線片,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選定為受體之后,進行淋巴細胞毒性抗體檢查,細菌和病毒學,血流動力學和心內膜心肌活檢及依據受體情況作特殊必要性檢查,最后心內外科醫生確定為受體。
受體的術前處理
(一)治療心力衰竭
許多受體沒有經過合理的系統治療,所以加強治療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加強藥物治療中應該監測血流動力學,左心室充盈壓力。靜脈給利尿劑,血管擴張劑及正性肌力藥物可以迅速改善血流動力學情況,為心臟移植創造條件。
1.利尿劑應用 選用利尿劑時應根據其作用部位、機制及作用時間和用量來選擇、避免同時用同一作用部位的兩種利尿劑,可采用用氨茶堿或喘定與速尿聯合靜脈滴 入(10%葡萄糖250ml,氨茶堿250rug和速尿20~40mg),收到良好利尿效果。
2.血管擴張劑應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周圍血管阻力升高,血管擴張劑減輕周圍血管阻力,降低心臟的后負荷,同時可擴張冠狀血管,增加心肌灌注量,改善心臟功能。常用硝普鈉、酚妥拉明和硝酸甘油靜脈滴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巰甲丙脯酸和enalapri[)和利尿劑聯合口服有助于維持血流動力學。
3.正性肌力藥物應用 一些危重病人需要用正性肌力藥物暫時積極治療或長時間維持心臟功能,許多病人有嚴重其他重要器官(肝、腎)功能不全時,即使用正性肌力藥物而成功的機會也少。常規用洋地黃治療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有效,但用量要少,防止中毒。重度心臟功能不全和低心排出量病人常用多巴胺或多巴酚酊胺,劑量為5~10/μg/(kg·min),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腎血管,腦血管和冠狀動脈,劑量超過10μg/(kg·min)則可引起血管收縮,與血管擴張劑聯合使用效果更佳。
(二)抗心律失常
終末期心力衰竭病人常常合并心律紊亂,防止致命性室性心律紊亂發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選擇治療心力衰竭藥物保證不引起心律紊亂。射血分數低和以前出現過室性心動過速的病人是高危的,應積極治療,在治療中需用動態心電圖監測。頻發室性期前收縮用利多卡因和乙胺碘呋酮治療;心動過緩,用少量異丙基腎上腺素治療;房顫病人用洋地黃和普魯卡因酰胺治療。
(三)抗凝治療
擴張型心肌病常合并心房纖維性顫動,充血性心力衰竭時易發生體、肺循環栓塞。抗凝治療可以預防栓塞,一旦發生周圍血管栓塞,妨礙心臟移植或增加手術后危險性。如無禁忌情況少量抗凝劑治療有利無害。
(四)機械維持循環
抗心力衰竭藥物治療無效,其他重要臟器無重度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采用機械維持循環,使部分病人能夠接受心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