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采集 】
(1)咽部感染;
(2)胃腸道感染;
(3)皮膚感染;
(4)生殖泌尿道感染;
(5)病毒感染。
2.關節表現:包括受累關節部位、晨僵、痛與壓痛、腫脹及時間。
3.關節外表現:心臟炎、眼炎、尿道炎及口腔和生殖器潰瘍。
【 體格檢查 】
1.全身檢查:生命體征,各系統檢查。
2.專科檢查:
(1)關節體征:紅、腫、熱、壓痛、畸形、活動度;
(2)受累器官的相應體征。
【 輔助檢查 】
1.實驗室檢查:
(1)應做三大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糞培養、尿培養、尿道分泌物培養、肝腎功能、
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抗ENA抗體、
免疫球蛋白、補體。
(2)必要時做HLA-B27。
2.器械檢查 受累關節的X光片、胸部X光正位片、心電圖、心臟B超。
3.特殊檢查 必要時做滑液細菌培養;腸鏡檢查。
【 診斷與鑒別診斷 】
1.反應性關節炎(ReA)診斷依據:
(1)前驅感染史(間隔期平均為1~2周);
(2)自限性經過,急性關節炎通常在3~5個月內消退,個別持續到1年;
(3)典型癥狀為非對稱性、大的持重關節炎癥,可伴肌腱端病;
(4)可有關節外表現,包括心臟炎、眼炎及皮膚粘膜病變;
(5)關節液細菌學檢查陰性及血清缺乏類風濕因子;
(6)本病與HLA-B27密切相關。
2.ReA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1)血清陰性各類脊柱關節病;
(2)感染性關節炎。
【 治療原則 】
1.一般治療:休息、理療。
2.對初發病例或復發的腸道感染應予足量、足療程的抗生素治療。
3.非甾類抗炎藥:選用一種。
4.對嚴重的或頑固的關節炎,或可能進展成系統性關節炎、
強直性脊柱炎者,則應給予系統的抗風濕治療。
5.伴發心臟炎或眼炎的病例需要糖皮質激素治療。
【 療效與出院標準 】
1.臨床緩解標準:
(1)關節腫痛消失;
(2)血象、血沉正常。
2.達到臨床緩解或好轉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