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采集 】
2.皮膚肌肉關節癥狀:發熱、紅斑、
脫發、肌痛、肌無力、多關節炎、雷諾現象、腫脹手或指端硬化。
3.內臟多器官損害表現:肺部病變、食道運動減弱、淋巴結病變、
三叉神經痛、漿膜炎、血液系統損害和心腎病變。
4.應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情況。
5.與之鑒別的常見癥狀:乏力、發熱、關節痛、皮疹。
6.伴發疾病:干燥綜合征、喬本甲狀腺炎等。
【 體格檢查 】
1.全身檢查:生命體征、各系統檢查。
2.?茩z查:
(1)皮膚粘膜體征:腫脹手、手指硬化、雷諾現象;
(2)肌肉關節體征:肌無力、肌痛部位程度,關節壓痛部位、畸形。
【 輔助檢查 】
1.實驗室檢查:
(1)應做三大常規、肝腎功能、總蛋白、
白蛋白、血脂、血糖、尿酸、肌酶、血沉、C反應蛋白、血清蛋白電泳、
免疫球蛋白、補體、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抗U1 RNP抗體、抗ENA抗體、抗ds-DNA抗體、抗磷脂抗體;
(2)酌情做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抗人球蛋白(Coomb)試驗。
2.器械檢查:
(1)胸部X光正位片、食道吞鋇、心電圖、心臟及肝脾腎B超、肌電圖、肺功能測驗;
(2)必要時做甲皺微循環、CT、MRI。
3.特殊檢查:必要時做肺活檢和腎活檢。
【 診斷與鑒別診斷 】
1.1986年Sharp標準:
(1)主要標準:
1)肌炎(重度);
2)肺部累及;
3)CO彌散功能70%;
4)肺動脈高壓;
5)肺活檢示增殖性血管損傷;
6)雷諾現象或食管蠕動功能降低;
7)腫脹手或手指硬化;
8)抗ENA≥1:10000,抗U1 RNP(+)及抗Sm(-)。
(2)次要標準:
1)脫發;
2)白細胞減少;
3)貧血(Hb女性<100g/l,男性<120g/l);
4)胸膜炎;
5)心包炎;
6)關節炎;
7)三叉神經痛;
8)頰部紅斑;
9)血小板減少;
10)肌炎(輕度);
11)有手指腫脹既往史。確診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4個主要標準加上抗RNP抗體(+)(滴度>1:4000),需除外抗Sm抗體(+)?赡躆CTD:3個主要標準或2個主要標準+2個次要標準,抗RNP抗體(+)(滴度>1:1000)。
有些患者早期僅有較少癥狀如雷諾現象、關節痛、肌痛和手腫脹尚不足以下肯定診斷,可稱為未分化的結締組織。║CTD)。
2.MCTD需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
(1)系統性紅斑狼瘡;
(2)系統性硬化癥;
(3)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
(4)類風濕關節炎;
(5)重疊綜合征;
(6)結節性多動脈炎。
【 治療原則 】
1.一般治療:活動期應臥床休息,
戒煙,應長期隨訪,嚴密監視,治療應個體化,視不同器官系統累及情況而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2.輕度的關節炎:選用1種非甾體抗炎藥。
3.發熱、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較為嚴重的關節炎、皮疹、漿膜炎、肌炎、貧血、白細胞減少等選用中等劑量糖皮質激素。
4.皮膚損害:選用抗瘧藥如氯喹或羥基氯喹。
5.雷諾現象:選用血管擴張劑、鈣離子拮抗劑、巰甲丙脯酸、蝮蛇抗栓酶。
6.腎炎:環磷酰胺靜脈沖擊,按0.5~1.0g/m2體表面積,每月一次,合并小劑量激素以控制腎外表現。
7.侵蝕性關節炎而無腎累及者:小劑量激素、抗瘧藥、金制劑或青霉胺或甲氨喋呤。
8.硬皮病樣表現:秋水仙堿、青霉胺、抗瘧藥、血管擴張劑。
9.食管功能障礙:胃復安。
10.心肌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黃應用要謹慎,防止心律紊亂。
11.SLE樣主要臟器的累及,明顯的肌炎,或進行性肺或食管累及:中等或大劑量激素和細胞毒類藥、血管擴張劑。
12.輕度未分化結締組織病:非甾體類抗炎藥、小劑量皮質激素、血管擴張劑。
【 療效與出院標準 】
1.臨床緩解標準:
(1)發熱、關節腫痛、肌痛、肌無力、皮疹、腫脹手或手指硬化、漿膜炎、三叉神經痛、白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減少等病情緩解;
(2)內臟器官病變減輕;
(3)血沉:女性30mm/h、男性20mm/h。
2.達到臨床緩解或好轉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