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分布區域,以臂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足背外側為主的放射性疼痛。骨科專家介紹,坐骨神經痛并不是一種病,而是常見的臨床癥狀。
雖然坐骨神經痛這種疾病很常見,但是,患者對此疾病并不是很了解。腰椎間盤突出醫院專家指出,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發生的疼痛。即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的疼痛。其可以是單獨一個病,即坐骨神經炎,而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繼發于其它疾病的一個綜合征。坐骨神經痛的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即坐骨神經炎,主要是坐骨神經的間質炎,多由牙齒、副鼻竇、扁桃體等病灶感染,經血液而侵及神經外衣引起,多和肌炎及纖維組織炎同時發生,寒冷、潮濕常為誘發因素。繼發性坐骨神經痛是坐骨神經通路中遭受鄰近組織病變刺激與壓迫所引起。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黃韌帶肥厚、梨狀肌損傷綜合征、腰椎結核、馬尾神經瘤等均可引起坐骨神經痛。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癥狀有哪些呢?
常見坐骨神經痛主要分為根性和干性
根性坐骨神經痛在咳嗽、噴嚏和進氣用力時疼痛加劇并呈放射痛的性質。腰椎棘突和橫突的壓痛最為明顯,而沿坐骨神經通路各點的壓痛則較輕微或無疼痛。直腿抬高試驗呈陽性。此外,屈頸試驗陽性常為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特點。其檢查方法是:病人取半坐位自動或被動屈頸,也可采用半坐位用雙手摸足姿勢做自動或被動屈頸動作。總之,盡量使坐骨神經達到緊張的程度。屈頸的同時由于硬脊膜向上移位被牽動,增加神經根的刺激,能夠引起腿痛者為陽性。
干性坐骨神經痛時,可在下列各點測出明顯壓痛:①坐骨孔點:相當于秩邊穴;②轉子點:相當于環跳穴;⑧腘點:在腘窩內,相當于委中穴;④腓點:相當于腓骨小頭之下;⑤踝點:在外踝后下處;⑥跖點:在足底中央處。移動患肢使神經牽伸或要求病人仰臥作患肢直腿高舉時均可引起疼痛。坐骨神經所支配的肌肉張力松弛和輕微萎縮,常見于腘內肌群及腓腸肌等。肌肉壓痛以腓腸肌、比目魚肌肌腹處最為明顯。小腿外側和足背區可有針刺、燒灼和麻木等感覺異常,但客觀的感覺障礙較少見。膝反射有時可稍增強,這是由于胭腱肌群 ( 對股四頭肌有對抗作用 ) 的肌張力減低的緣故。如果第 4 腰神經根受損,膝反射可能減低,踝反射多數減低,在嚴重和慢性期則可消失,這是由于第 1 骶神經根受損所致。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一旦發生坐骨神經痛癥狀應積極查找病因,病人到醫院就診時,醫師應該親手為病人作詳細的體格檢查,并輔助以X線片、CT、MRI(核磁共振)等,對病情作出合理的病理學診斷,才能做到對因治療,真正消除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