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的疼痛。也就是說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緣的疼痛均稱 之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在體內各種神經痛中居于首位,是常見病。但坐骨神經痛只是疾病的一個癥狀,它本身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發病年齡常在20~60歲,其中40歲左右最多見。20歲以前和60歲以后少見。
坐骨神經由L4-5和S1-3神經組成。是由腰叢的腰骶干及骶叢分支組成的人體最長、最粗的下肢神經。其組成成分在椎管內為神經根,出椎管后合成2cm寬的神經干,經梨狀肌下緣出骨盆,位于臀大肌深層、股方肌淺層,經大轉子和坐骨結節之間在大腿后面下行,然后分支成脛神經和腓總神經。
坐骨神經按病變部位通常分為根性坐骨神經痛和干性坐骨神經痛。
1、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于椎管內,包括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內原發腫瘤、轉移瘤、腰椎管狹窄癥、腰骶部脊膜炎、椎關節炎、椎管內血腫、膿腫等。
2、干性坐骨神經痛:病變在椎管外的坐骨神經走行上,如骶髖關節炎、盆腔感染、產鉗分娩損傷、妊娠子宮壓迫、盆腔腫瘤、髖關節炎以及全身疾病如糖尿病、中毒、周圍血管病等等。
坐骨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一、原發性坐骨神經痛
原發性為坐骨神經的炎癥引起的疼痛,以單側者居多,可常和肌纖維炎同時發生。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的主要發病原因為寒冷潮濕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齦炎、鼻竇炎等其他炎癥病灶感染,有的同時伴發肌炎及肌纖維組織炎。
二、繼發性坐骨神經痛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由于鄰近病變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又分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經痛,分別指受壓部位是在神經根還是在神經干。根性多見,病因以椎間盤突出最常見,其他病因有椎管內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等;干性可由骶髂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髖關節炎、臀部外傷、糖尿病等所致。
百濟藥師溫馨提示:坐骨神經痛患者要防止風寒濕邪侵襲,注意飲食調養,如果有身體不適,請立即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