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類風濕因子的檢測是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依據。只需要抽一次血,看看類風濕因子值是否超出類風濕因子正常值就可以知道。
老人家經常關節疼痛,特別是腕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尤為嚴重時,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或親屬得了類風濕關節炎。那么僅僅關節疼痛就足以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了嗎?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類風濕因子的檢測是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依據。只需要抽一次血,看看類風濕因子值是否超出類風濕因子正常值就可以知道。
類風濕關節炎(RA) 是一種以慢性、對稱性、破壞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雙手、腕、膝、踝和足關節受累最常見,還可出現發熱、貧血、皮下結節及淋巴結腫大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到多種自身抗體。如果不經過正規治療,病情會逐漸發展,導致關節殘毀畸形,功能喪失,具有很高的致殘率。所以我們必需重視類風濕關節炎,不要認為痛的時候忍忍就可以過去了。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實驗室主要檢查項目類風濕因子、CCP 抗體、抗鏈“O”實驗,類風濕因子檢查,主要為IgM類自身抗體,但也有IgG類、IgA類和IgE類。各個類風濕因子臨床意義有所不同。類風濕因子是一種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未經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陽性率為80%,且滴定度常在1:160以上。臨床上動態觀察滴定度多少,可作為病變活動及藥物治療后療效的評價。
類風濕因子正常值:乳膠凝集法 < 1:20 ,酶聯免疫吸附法 <100IU/ml。那么是不是當類風濕因子值超出正常范圍就是得了類風濕關節病呢?反之則不是呢?
類風濕因子陽性是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重要依據,高效價的類風濕因子是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危險因素,持續高效價的類風濕因子常常提示疾病的活動。但有些正常人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稱為化驗引起的假陽性,另外許多其他疾病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如干燥綜合癥、系統性紅斑狼瘡、各種肝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梅毒、皮肌炎等。風濕五項的檢查結果一定要結合病史、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判斷,以免誤診。類風濕因子陽性不一定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時一定要綜合判斷。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有7條,而至少符合4項才能診斷,類風濕因子只是其中的一項而已,因此不能僅憑類風濕因子陽性就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此外,其他一些風濕性疾病和慢性肝病患者也有一定的陽性率,尤其是超過60歲的老年人,陽性率可高達15%-50%。
類風濕因子正常值為陰性,多可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
但部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測不出IgM類風濕因子,需進一步檢測IgG類風濕因子和IgA類風濕因子,幼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常常測不出類風濕因子。陽性常見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特異性較強)。
那么當類風濕因子正常值為陰性的時候,我們除了暗自慶幸的同時也應該學會預防類風濕關節炎。
人在中年后,肌肉的功能逐漸減退,加上外周神經功能減退,反射減弱,神經傳導時間延長,導致神經和肌肉運動不協調,容易引起關節損傷。同時,骨和關節軟骨隨著年齡增長,骨的無機物含量增多,骨的彈性和韌性較差。此外,隨著年齡增長,供應關節的血流減少,軟骨因營養供給減少而變薄,軟骨基質減少而發生纖維化,軟骨容易損傷。除了年紀老的因素,幼年腳傷,運動過量等等,都易患上類風濕關節炎。
關節過度壓力
關節損傷和過度使用的人容易得骨性關節炎。某些職業勞動、劇烈運動、損傷,可使關節形成過度的壓力,它可促使軟骨細胞發生退行性變化,而退變的細胞又使基質合成減少,更加劇軟骨細胞的破壞,形成不良循環。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即使看來是很輕微的損傷,如失足踏空等就可成為骨性關節炎的致病因素。
關節健康護理
葡萄糖胺是人體自然制造的氨基糖分,對滋養和保護軟骨起重要作用,也能幫助保持關節的健康。當人的身體逐漸老化時,身體產生葡萄糖胺的能力就會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的軟骨就會逐漸磨損而變得粗糙,也容易酸痛,這時人體就需要特殊的補充營養保健品,來滋養和維護關節及軟骨的健康。葡萄糖胺是醫生常用的抗骨關節炎藥物,最近10年,這已經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一種營養保健補助品。其他藥物包括葡萄糖胺硫酸鹽、植物葡萄糖胺等等。
注意衣食住行
愛美的女士在冬天經常美麗“凍”人,要知道在寒冷的天氣不注意對關節的保暖,讓關節長時間受冷,是增加患類風濕關節炎機會。飲食應營養全面均衡,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能缺少。潮濕、陰暗、不見陽光的房子不能住。平時少坐車,多走路,勤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