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骨質疏松癥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已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
特點:是一種“隱形疾病”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骨疾病,其特點是骨量減少和骨組織微細結構受到破壞,導致骨的脆性增加,骨強度降低,因而容易發生骨折。骨質疏松癥又稱“隱形疾病”,因為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患有此病,直至骨頭脆弱至嚴重程度,出現第一個“病癥”——骨折后才知道。當患者受到突然壓力、撞傷或跌倒時,便有可能造成股骨骨折或脊椎塌陷,而脊椎塌陷的患者會出現嚴重背痛、身高變矮或脊椎變形,如駝背或嚴重的彎腰曲背姿勢等。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骨質疏松癥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嚴重性僅次于心血管病。醫學研究顯示,50歲以上的女士因股骨骨折致死的機會與由乳癌致死的機會相同,可見,骨質疏松癥絕不容忽視。
據健康專家介紹,骨質疏松癥一類是原發性骨質疏松,包括有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和停經后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是絕經后婦女和70歲以上的老人,50歲以上的人患骨質疏松癥的機會超過50%,且每增加5歲,患病危險率就會增加一倍。老年性骨質疏松對老年人算是常見病,女性發生率高于男性。另一類是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是因許多其他疾病導致的結果,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肝病、腎病、腸道鈣吸收不良以及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等。
表現:疼痛、駝背和骨折
骨質疏松癥有什么臨床表現呢?
骨質疏松癥以三種表現居多:
一是疼痛, 58%的骨質疏松癥患者會發生疼痛,疼痛的位置不固定,以腰背痛最多,占70%至80%;
二是變矮、駝背,身高變短5厘米至20厘米不等,駝背是由于椎骨壓縮性骨折引起的,由于脊柱被壓縮,脊柱向后凸出,造成人體變矮、駝背,同時駝背還壓迫呼吸系統,從而引起呼吸困難;
三是骨折,20%的骨質疏松癥患者會發生骨折,骨折發生的部位多在椎骨、前臂和髖骨,其中髖骨骨折后果最嚴重,一年內死亡率達24%,絕大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研究發現,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人在35歲以前,骨代謝非常旺盛,攝入的鈣很快被吸收并在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鈣含量高,骨骼最為強壯。由于成骨細胞的作用,在此期間骨形成大于骨丟失。40歲以后,由于胃腸道功能逐漸減退,鈣的吸收減少而流失增加,體內的鈣呈負平衡。45歲以后,每10年骨骼脫鈣率為3%。如果在35歲以前讓骨骼盡量儲存更多的鈣,對預防和減輕骨質疏松癥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對于骨質疏松癥,許多人并沒有足夠的認識。人們通常都認為,人如果老了,身高自然會比年輕時要矮,駝背或時不時地腰酸背痛也是很正常的老齡化現象,其實這有可能是骨質疏松帶來的后果。人們身體的骨骼也像其他身體器官一樣是有生命的,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重復著破壞與重建的過程,只是隨著年齡段的不同,其速度和變化程度也有所不同。
病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與四方面的因素有關。
1、性別、年齡及運動量:女性骨量峰值明顯低于男性,而骨丟失速度及骨質疏松的易感性均明顯高于男性,故女性更易患骨質疏松癥;在年齡方面,人體的骨骼隨著年齡的增加會出現很多變化,各種流行病學調查已證實,“增齡”是人們患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因素之一;適量的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可以增加骨峰值和減少及延緩骨量丟失,這是因為運動產生高水平機械力直接作用于骨,促進骨形成和增加骨強度。所以,適量運動對人的一生相當重要。
2、激素水平:與骨質疏松有關的激素有很多,如性激素、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甲狀旁腺激素等。
3、遺傳因素:目前已證實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與遺傳基因有直接的關系,遺傳因素決定峰值骨量的70%。
4、吸煙飲酒:吸煙者引起骨吸收加快導致骨量丟失加快,腸道吸收鈣下降,也可過早絕經,而導致骨質疏松;常飲酒易傷肝,酒精作用于成骨細胞,抑制成骨作用,酒精傷睪丸使血中睪酮減少,從而導致骨質疏松。
診斷:可進行骨密度測定
對于骨質疏松癥,人們在認識上還有很大差距,甚至有的醫生都對此缺乏足夠的重視。目前,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重要手段是對骨密度的測定。發生骨折后,患者總是關心外科處理是否有效,有的醫生會忽略對患者的骨密度檢查,但即便是經醫生建議骨折患者進行骨質疏松癥治療,也只有不足20%的人能夠堅持下來。骨質疏松是一種自然的現象,趁年輕時開始做好預防工作,增加骨量儲備,阻止鈣質繼續流失,將來年紀大時,骨質疏松的程度可大大減輕。因為鈣和骨骼形成密切相關,所以健康專家提出了“鈣儲存”的概念。健康人在20歲至30歲時,身體達到骨量貯存的峰值,是成骨的高峰時期,也就是說體內的骨鈣存量最大;但從30歲起至50歲,人體內的鈣存量就會平穩下降,而在50歲之后則陡然下降,到了70多歲,如果骨鈣流失增多而鈣存量過低就會發生骨質疏松。
預防:均衡營養+適度鍛煉
骨質疏松癥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和痛苦,治療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可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要想年老時骨骼不那么脆弱,就要從年輕時開始攢夠“骨本”。
健康專家特別強調要落實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魚、蝦、蝦皮、海帶、牛奶、骨頭湯、雞蛋、豆類、精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如堅持體育鍛煉,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鹽,動物蛋白的攝入量也不宜過多。
二級預防主要指中年人,尤其是婦女絕經后,骨量丟失會加速。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骨量快速減少的人群,應及早采取防治對策。
三級預防主要是指對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積極服用雌激素、鈣劑等抑制骨吸收的藥物以及活性維生素D等,促進骨的形成。要加強防摔、防碰、防絆、防顛等防范措施。建議中老年骨折患者積極進行手術治療,同時進行體療、理療和補鈣,促進骨生長、遏制骨丟失以及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等綜合治療。此外,運動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環明顯加快,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對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這些都能阻止和減慢骨質疏松的進程。輕度骨質疏松病人可選擇跑步、打拳、游泳及球類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