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全球而言,骨質疏松癥、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背痛、脊椎病、骨折等各種骨關節疾病影響著千百萬人的生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55億人患有各種骨關節疾病,病情嚴重的甚至造成了終身殘疾。
骨關節炎系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如創傷,關節的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引起關節軟骨的非炎癥性退行性變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臨床可產生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癥狀。常用同義詞很多,如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軟骨的退行性變可能自 20歲后期即已開始,在50歲以上人群中,大多能在X線片上顯示骨關節炎的表現,病變在女性往往較男性更為突出,多累及手指關節,膝,髖、脊柱等,是影響老年人活動的最常見原因。
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關節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其發生與年齡,肥胖,炎癥,創傷及遺傳因素等有關,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攣縮,韌帶松弛或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
原發性骨關節炎常在中年以后發病,發病率隨增齡而增加,受累關節一般為負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關節,主要癥狀是關節疼痛,常于晨間發生,稍活動后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因關節磨擦而疼痛加重,另一癥狀是受累關節活動不靈便,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后感覺關節僵硬,要經過一定時間活動才感到自如,氣候變化常促使癥狀發生,數個關節可同時受累,但不象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全身性對稱性多關節炎,檢查受累關節可有輕度腫脹,活動關節時有磨擦聲或喀喇聲,病情發展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本病癥狀和X線征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癥狀亦有所不同。
原發性全身性骨關節炎常發生于絕經期婦女,有多數關節累及,常影響指關節和第一掌指關節,一般均有急性疼痛階段,有時易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混淆,急性癥狀緩解后,關節功能保持。
彌漫性原發性骨肥大癥多見于老年男性,骨贅大量增生,有時融合一起,臨床癥狀不若X線表現嚴重,病人訴述輕度疼痛和關節強硬感,但能保持較好活動, X線診斷有三項標準:連續四個椎體前側部位鈣化或骨化;無嚴重的椎間盤病變;椎體邊緣硬化;有時可見脊柱外鈣化,尤其是鷹嘴突及跟骨部位可見大的骨刺。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預防骨關節炎需要大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做起,對該病應該有充分的認識,并且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參加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