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多發在中老年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頸椎病的治療已成為醫學界的討論熱點。
頸椎病的分類:
(1) 神經根型: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骨質增生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上肢的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常表現為一側上肢節段的運動障礙或感覺麻木。
(2) 脊髓型: 頸椎間盤突出、韌帶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頸椎椎管狹窄,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有的以上肢開始發病,向下肢發展;有的以下肢開始發病,向上肢發展。主要表現為走路不穩、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難等。
(3) 椎動脈型: 由于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者,常伴有頭暈、黑朦等癥狀,與頸部旋轉有關。
(4) 交感神經型: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癥狀者,臨床上比較少見,而且常與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混雜在一起,難以鑒別。
(5) 其他型:指食管壓迫型,吞咽有異物感,臨床上非常罕見。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1、非手術療法
治療頸椎病的非手術療法包括藥物,理療,牽引,推拿,按摩,針灸,熱敷等,可以改善局部血運,緩解肌肉痙攣,以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但保守治療很局限,治療的時候有作用,一但停藥或停止治療,癥狀容易反復發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手術療法
手術雖可切除骨刺或突出的椎間盤,但手術創傷大,出血多,危險系數高,存在一定的后遺癥和并發癥,如椎體不穩等。骨質增生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是因為力學不平衡后的代償性增生,即便手術祛除也是有復發的可能性的。
3、微創治療
微創治療技術是近年來國際引進的最先進治療技術,因其安全有效而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微創治療技術包括激光微創技術和微創介入治療技術,我院的微創介入治療技術有臭氧髓核消融術,寶石激光消融術,膠原酶溶解術,后路鏡技術,椎體后凸成形術,低溫等離子消融術等,據骨科專家魯主任介紹,采用微創治療技術為數千例患者解除了頸椎病的痛苦,同時接診并處理過數百例因開刀手術而出現后遺癥和并發癥的患者,治療后效果良好。
百濟藥師溫馨提示: 生活中很多人都因“落枕”煩惱過,可一生中難以避免患上幾次,出現落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正不良的睡眠姿勢等情況,如落枕的發生頻率不斷增加,尤其是一個月發生3次落枕情況,應提高警防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