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
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
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百濟藥師現在告訴您怎樣預防及改善頸椎病。
1、改善與調整睡眠狀態睡眠狀態應包括枕頭的高低及軟硬、睡眠體位及床鋪選樣等三個方面: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在睡眠時,應維持頭頸段的生理曲線。這種生理曲線不僅是頸椎外在肌群平衡的保證,而且對保證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是必不可缺的條件。
多數情況下,枕頭過高,可造成頭頸部過度前屈,頸后方軟組織勞損,以及椎管內硬膜囊易受前方增生或突出物的壓迫。若枕頭過低,頭頸部過度后仰,不僅使椎體前力軟組織疲勞,椎管后方的黃韌帶也可向前突入槍管內。上述兩種情況、在遇有椎管明顯退變時即可發病。通常枕頭可梢高,既可防止黃韌帶內陷,又可增加椎管有效容積而改善癥狀。故枕頭不宜道高或過低,應根據不同個體或不同病情選擇枕頭的高低。
此外,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為佳。此種形態可利用中間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對頭頸部可起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以減少在睡眠中頭頸部的異;顒。理想的睡眠體性應該儀胸郁及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髖、膝關行呈廂曲狀,可使全身肌肉放松。除枕頭和體位外,從頸椎病的預防和治療角度來看,應選擇透氣、帶有—定彈性墊子的木板床為宜,以利于保持脊柱平衡。
2、糾正與改變工作的不良體位人們在長期間定的工作中,或多或少的形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和體位,對頸椎構成一種慢性損傷。有效的措施并不是消極地調換工作,而是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定期遠視,調整桌面或工作臺的高度或傾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