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主要作用是與抗原其免疫反應,阻斷病原體對集體的危害,使病原體失去致病作用,提高人體抗病毒能力。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漿中,也見于其他體液、組織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漿內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數存在于丙種球蛋白(γ-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可以分為IgG、IgA、IgM、IgD、IgE五類。以下讓我們認識一下免疫學及免疫球蛋白功能區的特點。
免疫球蛋白主要作用是與抗原其免疫反應,阻斷病原體對集體的危害,使病原體失去致病作用,提高人體抗病毒能力。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漿中,也見于其他體液、組織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漿內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數存在于
丙種球蛋白(γ-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可以分為IgG、IgA、IgM、IgD、IgE五類。以下讓我們認識一下免疫學及免疫球蛋白功能區的特點。
認識免疫學
免疫學發展簡史免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是研究機體免疫系統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科學。免疫系統的重要生理功能就是對“自己”和“非己”抗原的識別及應答。免疫系統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條件下,對“非己”抗原產生排異效應,發揮免疫保護作用,如抗感染免疫和抗
腫瘤免疫。但在免疫功能失調的情況下,免疫應答可造成機體組織損傷,產生過敏性疾病。如打破對自身抗原的耐受,則可對自身抗原產生免疫應答,出現自身免疫現象,或造成組織損傷,就發生了自身免疫病。因此免疫系統以它識別和區分“自己”和“非己”抗原分子的能力,起著排導和維持自身耐受的作用。
認識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是體液免疫應答中發揮免疫功能最主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所具有的功能是由其分子中不同功能區的特點所決定的。
(一)特異性結合抗原
免疫球蛋白Ig最顯著的生物學特點是能夠特異性地與相應的抗原結合,如細菌、病毒、寄生蟲、某些藥物或侵入機體的其他異物。免疫球蛋白Ig的這種特異性結合抗原特性是由其V區(尤其是V區中的高變區)的空間構成所決定的。
(二)活化補體
1.IgM、IgG1、IgG2和IgG3可通過經典途徑活化補體。
2.凝聚的IgA、IgG4和IgE等可通過替代途徑活化補體。
(三)結合Fc受體
不同細胞表面具有不同Ig的Fc受體,分別用FcγR、FcεR、FcαR等來表示。當免疫球蛋白Ig與相應抗原結合后,由于構型的改變,其Fc段可與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
1.介導I型變態反應變應原刺激機體產生的IgE可與嗜堿性粒細胞、肥大細胞表面IgE高親力受體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合成由細胞FcεRI結合。
2.調理吞噬作用 調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抗體、補體C3b、C4b等調理素(opsonin)促進吞噬細菌等顆粒性抗原。
3.發揮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當IgG抗體與帶有相應抗原的靶細胞結合后,可與有FcγR的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NK細胞等效應細胞結合,發揮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四)通過胎盤
在人類,IgG是唯一可通過胎盤從母體轉移給胎兒的Ig。IgG能選擇性地與胎盤母體一側的滋養層細胞結合,轉移到滋養層細胞的吞飲泡內,并主動外排到胎兒血循環中。
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也有致病作用。對于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尚存在一些誤區:給乙肝孕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導致乙
肝病毒變異,單純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來預防嬰兒感染乙肝不可取,另外,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治療中多用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不可做為治療乙肝的藥物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