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過量會致人罹患
肝病,這是大家普遍認可的真理。可為什么呢,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呢,似乎不是誰都可以誰清楚的。在此,筆者從另一角度來簡要解釋這一致病機制。
各種酒都有不同含量的酒精,酒精進入人體后只有10%自腸胃排出,90%則在肝臟中代謝。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肝細胞后經氧化為乙醛。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損害肝細胞的毒性作用,能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甚至壞死。
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與飲酒量、飲酒年限、性別、遺傳、營養、乙型和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有關。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可以加重酒精對肝臟的毒性,因此吃適量的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減輕酒精對肝臟的毒性。但過量飲酒,超過酒精中毒臨界值,膳食調節就沒用了。
飲多少酒,喝多長時間會造成肝臟疾病?
目前多數研究認為,連續5年以上每天攝入酒精超過40克,有48%會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每日攝入80—100克酒精時,酒精性肝病的危險性增加5倍;每日攝入超過160克則增加25倍;如果持續飲酒8年,每日平均消耗酒精227克,則33%嗜酒者會發生酒精性肝炎,14%發生酒精性
肝硬化。一次大量飲用的危險性比小量分次飲用大,早年飲酒發生肝病危險性高。
40克的酒精量約相當于白蘭地100毫升,威士忌120毫升,黃酒250毫升,啤酒1000毫升,56度的白酒毫升,38度白酒130毫升。
女性對酒精較男性敏感。女性體型較小,體內脂肪含量高,喝相同量的酒,其血液中酒精濃度也高于男性,同時女性胃內乙醇脫氫酶較男性低,因此比男性更易發生酒精性肝病。女性甚至在停止喝酒后也容易由酒精性肝炎變成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