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是HBV中等程度流行區,隨著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我國推行兒童乙肝疫苗接種策略。1992年,乙肝疫苗接種被納入計劃免疫管理;2002年,乙肝疫苗被納入兒童免疫規劃;2008年,15歲以下兒童補種乙肝疫苗。最近,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免疫實踐咨詢委員會(ACIP)建議:19~59歲患有糖尿病且未接種乙肝疫苗的患者,應接種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種后,有表面抗體應答者的免疫保護效果至少可持續12年;但如果接種者高齡、肥胖、吸煙、伴有免疫抑制和其他疾病等,表面抗體產生的概率和維持時間將會大打折扣。
1996年以來美國發生多起乙肝爆發。之后,有調查在排除乙肝相關危險因素之后發現,23~59歲
糖尿病患者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風險是無糖尿病人群的2.1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感染HBV的風險較青年患者也有所增加,但無統計學差異。
美國1999~2010年調查數據顯示,在既往或現癥感染HBV、≥18歲糖尿病患者中,抗乙肝核心抗體(抗HBc)血清陽性率較未患有糖尿病者高出60%。基于上述原因及乙肝危害性和疫苗的經濟有效性,ACIP推薦如上。
1996年以來,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接到了29起HBV感染爆發報告,均發生于看護機構,其中25起發生于需要定期監測血糖的成人糖尿病患者,至少800余名糖尿病患者受染。
ACIP分析、評估上述報告后,提出未經乙肝疫苗注射的19~59歲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都應在糖尿病被確診后盡早接種乙肝疫苗;對60歲以上患者,醫生應在益處和風險分析后,謹慎選擇疫苗注射。
糖尿病患者HBV易感原因 血糖的定期監測在糖尿病治療中非常重要,然而由于血糖監測儀的設計問題,殘余血液的徹底清洗非常困難,共用未充分清洗的血糖監測儀成為發生HBV感染的主要途徑和原因;同時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可能也有利于HBV感染和發病。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醫療機構和患者應盡量避免共用包括有創性的血糖監測和治療設備,另外患者應學會使用屬于自己的家庭型血糖監測設備,這樣將大大降低感染血源傳播性病原體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