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牌片仔癀是蜚聲中外的名貴中成藥,是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中成藥錠劑,其處方、工藝均屬國家絕密級秘密,是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對于它的由來也沒有確切說法。。。
片仔癀牌片仔癀是蜚聲中外的名貴中成藥,是
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中成藥錠劑,其處方、工藝均屬國家絕密級秘密,是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
對于漳州片仔癀的來歷有2種說法
一明朝太醫的秘方,后太醫出家,來到較為安定的閩南漳州璞山寺當和尚,他根據宮廷秘方研制出的一種特效退黃、消腫的良藥,為一方百姓解除了許多病痛,深得百姓信賴。因其外形成條索狀,使用時,切一薄片內服或外敷,片刻見效,故稱“片仔癀”。之后,漳州片仔癀片仔癀隨著當地華僑“下南洋”而流傳到世界各地,享譽斐然。漳州片仔癀片仔癀是用麝香、牛黃、蛇膽、三七等名貴中藥精制而成的。對急性、慢性
肝炎,刀、槍、
骨折和燒、燙等多種創傷,膿腫、無名腫毒及一切炎癥引起的疼痛、發熱等,有顯著療效。外科手術后服用,能消炎止痛,防止傷口感染,加快愈合,因此被國際友人譽為“中國特效抗菌素”,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更稱之為“安家至寶”的“神丹妙藥”。
另漳州片仔癀片仔癀是明朝太醫院秘方“御用良藥”。萬歷年間,宮廷政變,一位閩南籍的太醫,攜帶藥方出逃,至璞山巖廟削發為僧。明朝動亂中,檔案盡皆流失,包括明時太醫的秘方都不見經傳。唯獨可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對三七的記載中獲知一二,書中記載三七產于南方深山,既稀又貴,用三七入藥傳入宮廷,再配置成方,用特殊工藝制作成片仔癀,后定為宮廷秘方。時間為一五五六年,并未記載藥方的真實面目。由于漳州片仔癀藥方得上述機緣隨太醫流落民間,民國時期,漳州片仔癀秘方為漳州“馨范茶莊”所得,并生產“僧帽牌片仔癀”應市,漳州片仔癀才從佛門傳到民間。解放后漳州片仔癀也曾擔任著小角色,經歷10年冬眠時間,知者少,用者微。
片仔癀有牛黃、三七、蛇膽、麝香等精制而成,主要功能為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消腫止痛。用于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及各種炎癥。口服,每次0。6克,8歲以下兒童每次0。15克~0。3克,每日2~3次;外用研末用冷開水或食醋少許調勻涂在患處,每日數次。密封、防潮、防蟲蛀、防爛霉變質。置室內陰涼干燥處,以室溫5~25℃為宜,室內相對濕度在60~70%。
孕婦忌服漳州片仔癀。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服用3天后癥狀無改善,或服藥期間伴有惡寒發熱等全身癥狀者,應到醫院就診。對局部病變切忌碰撞、擠壓。局部病灶紅腫熱痛反應劇烈,初起瘡頂即有多個膿頭者均應到醫院就診。漳州片仔癀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請將此藥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如正在服其他藥品,使用漳州片仔癀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