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肝隆片是由板藍根、茵陳、郁金、五味子、甘草、當歸、黃芪、刺五加浸膏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熱解毒的作用。其具有顯著的降酶保肝治療作用,并能使總蛋白、白蛋白增高,并使血清總膽紅素有降低的趨勢。臨床用于急、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利肝隆片對血清谷丙轉氨酶,麝香草酚濁度,黃疸指數均有顯著的降低作用;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轉陰有較好的效果。
利肝隆處方來源于黑龍江省著名醫學專家之手,從1981年開始,歷時五年,先后完成了制劑工藝,質量標準,臨床療效等研究工作。1985年黑龍江省衛生廳批準陜西制藥廠生產。
從1986年開始小批量生產沖劑,1988年開始大批量生產片劑,1989年末,為了進一步觀察利肝隆療效,陜西制藥廠又在北京地壇醫院,傳染病院等幾家北京醫院做了二百余例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利肝隆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明顯,病毒指標恢復較好,HbeAg轉陰率達50%。而國際公認的豬苓多糖、阿糖胞苷、干擾素等對HbeAg的轉陰率僅33-40%左右。幾家醫院一致認為利肝隆可選作治療慢性肝炎的有效藥物之一,對病毒指標持續陽性者使用本藥可收到其它保肝藥所不能起到的作用。由于利肝隆的確切療效,其被收入1990年版部頒標準。1997年被批準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李曉槐等用利肝隆片治療慢性肝炎的臨床試驗中,治療組62例患者用利肝隆片治療,治療效果與21例使用護肝片患者療效比較。
結果:兩組病例經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之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 05),主要癥狀和體征有不同程度改善,如脅肋疼痛、脘悶腹脹、口干而苦(肝膽濕熱證)和食后腹脹、神疲懶言(肝郁脾虛癥)等顯著緩解,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兩組病例降酶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 05);退黃療效肯定但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 05)。
根據以上結果李曉槐認為利肝隆片具有清熱解毒、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療,有改善主要癥狀、降低轉氨酶、消除黃疸、改善蛋白代謝的作用。臨床使用未發現不良反應,證明該藥安全、有效,有進一步使用的價值。利肝隆片作為一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的慢性肝炎治療藥,在改善癥狀體征方面療效肯定,尤其在降低轉氨酶方面的作用顯著且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本文參考來源:《實用醫技雜志》 2007年17期 李曉槐 劉振龍 鄭官興 王崗曼 陜西省交通醫院 陜西省交通醫院 陜西省人民醫院 陜西制藥廠 《利肝隆片治療慢性肝炎的療效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