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環醇片(
百賽諾)是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
肝病新藥,化學名為4,4’一二甲氧基一5,6,5’,6’一(亞甲二氧基)一2一羥甲基一2甲氧羰基聯苯,是在五味子素的基礎上人工合成的國家一類新藥。有關研究顯示百賽諾雙環醇片片對改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有明顯效果。雙環醇片具有明顯的肝細胞保護作用和一定的抗肝炎病毒作用。
影響雙環醇片療效的因素
1.劑量與療程
基礎與臨床研究顯示,雙環醇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劑量—療效”和“時間—療效”關系,因此適當增加劑量與延長療程有望提高療效。
2.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療前的ALT水平及HBV DNA載量
雙環醇片Ⅲ期和Ⅳ期臨床試驗表明:對于輕、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且治療前ALT處于5~10×ULN及HBV DNA載量<106 copies/ml的病人療效更佳。
雙環醇片的安全性
雙環醇片安全性良好。在動物毒性實驗中,劑量相當于人用量的150倍(Beagle犬)和400倍(Wistar大鼠),連續給藥雙環醇6個月,未顯示毒性反應。
Ⅰ期臨床試驗中,志愿者每日服用雙環醇片至450mg,連續4周,其生命體征及各臟器均未出現異常與不良反應。
Ⅳ期臨床試驗中,2200例病人連續24周服用雙環醇片(每次25mg,每日3次),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和實驗室檢查項目明顯異常。研究者判斷報告的與雙環醇片可能有關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僅為1.4%,且均為輕度或中度反應,除Ⅲ期臨床試驗曾報告的頭暈和皮疹外,還報告了腹脹、惡心、
睡眠障礙等,未經停藥、短暫停藥或短期對癥治療后基本緩解。
雙環醇片的停藥方法
病人經療程治療達到血清氨基轉移酶復常,或伴有病毒學標志應答(HBeAg陰轉和/或HBeAb陽轉、或HBV DNA載量<105 copies/ml)且持續穩定3個月后,即可參考以下方法逐漸減量停藥:
常用劑量為每次25mg,每日3次的病人,可減量至每次25mg,每日2次,1個月后如血清氨基轉移酶持續穩定即可停藥;
常用劑量為每次50mg,每日3次的病人,可首次減量至每次25mg,每日3次,1個月后如血清氨基轉移酶持續穩定即可依上法減量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