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搜狐網的網友以及現場媒體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搜狐健康訪談間!
慢性乙肝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目前我國慢性乙肝患者高達2000萬人,近年來隨著經濟和醫療條件的不斷發展,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質量已經越來越被社會所關注,2009年歐洲肝病研究學會(EASL)在最新推出的新版《慢性乙肝臨床實踐指南》中,第一次在慢性乙肝治療目標中凸顯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的重要性。
那么通過哪些具體方法可以提高自身生活質量,如何才能實現改善生活質量這一治療目標,搜狐健康特地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的感染科主任謝青教授為我們解讀一下EASL新指南,為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質量開良方。
謝青:大家好,非常高興在這里能夠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和溝通。
慢性乙肝的治療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
主持人:歐洲肝病研究學會在最新推出的新版《慢性乙肝臨床實踐指南》中,凸顯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的重要性,這種轉變意味著什么?
謝青:對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質量的關注在目前醫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最新的2009年EASL指南中能夠把生活質量作為指南的一部分凸現出來,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也體現著乙肝治療的進步。
乙肝病毒感染以后在體內復制要靠一個肝細胞核內的共價閉合環狀DNA,也就是cccDNA,是非常頑固的,要把乙肝病毒清除從現有的治療方案來看還是有點難度的。
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醫學的發展,很多患者除了對治療的要求,也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的提高。
主持人:通過您的講解我們認識到現在慢性乙肝治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越來越重要,但是我們看乙肝患者升學,就業,生活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您認為現在我們的乙肝患者通過現在的治療能不能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治療目標?
謝青:完全能夠達到治療目標,最近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開展了一個“中國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質量指數”的調研研究,總體上慢乙肝患者生活質量的指數平均是在64分左右,在接受調研的人群當中得分最高的10%患者可以達到75分,這個指數還是非常高的;而得分最低的10%的慢乙肝患者是在54分左右,從我們目前現有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完全可以讓這些病人達到比較高的生活質量指數。
主持人:75分是不是能代表著乙肝患者能夠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工作?
謝青:我在門診也碰到很多這樣的病人,他們非常好的接受了抗病毒治療,尤其是一些口服的、療效非常好的核苷類藥物以后,可以始終保持3年到5年肝功能的正常,可以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其實慢乙肝患者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因為受到很多社會的歧視,影響到他的生活、工作、就業、社交,我在門診碰到很多病人因為知道自己是乙肝的患者,不愿意去結交很多的朋友,覺得自己是一個乙肝的患者顧慮還是大的,但這些病人非常有效的控制病毒以后完全可以正常的工作和學習,而且我們有些病人經過抗病毒治療以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主持人:剛才提到了75分這些乙肝患者的治療有沒有什么特點?
謝青:我們現在碰到很多乙肝的患者因為接受了抗病毒治療以后,尤其是核苷類口服的藥物上市了以后,選擇了一些起效比較快的藥物,用了以后整個的過程病情進行了控制,生活質量也是非常高的。
什么是乙肝患者的初治?
主持人:我們今天更多的談關于乙肝患者初治的策略,首先跟我們網友介紹一下初治是什么概念?另外初治是不是對以后慢性乙肝的治療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謝青:初治主要指從來沒有接受過抗病毒治療的乙肝患者,或者原來接受過干擾素治療但是從來沒有接受過口服核苷類治療的乙肝患者,第一次接受核苷治療。
初治對于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一個年輕人談戀愛要找一個很好的對象是非常重要的,找到一個很好的對象,后面的生活都是非常順利的,對慢乙肝初治的患者來說,初始治療方案的決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會影響到后面的療效,接受口服的抗病毒藥物還會影響到后面的耐藥,如果能夠達到低耐藥或者療效非常好的話,毫無疑問生活質量是會提高的,所以初始治療方案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乙肝初治選核苷類藥物要強調強效降病毒、低耐藥
主持人:我們在臨床上給患者進行初治治療的時候會選擇什么樣的策略?
謝青:一般初治的患者,醫生需要花一點時間跟病人進行溝通,在相互溝通的基礎上再確定初治治療方案。現在國家批準的乙肝抗病毒藥物有干擾素和口服的核苷類藥物兩類,患者如果年紀比較輕,正好處于一個育齡期的婦女,并且有一些生育的要求,轉氨酶比較高的,對打針也沒有太大的顧慮,可以考慮首先選擇干擾素。
但是對一些已完成歷史使命的,口服核苷類藥物更安全一點,在初始治療的時候要根據病人具體的情況來綜合評估病人最終的治療方案,特別是初治的患者,第一次選核苷類藥物還是很重要的,如果這個病人是從來沒有用過核苷類藥物的話,經濟條件也比較好,這些病人還是可以考慮初次選擇一些強效的,耐藥比較低的核苷類藥物,對它將來的生活質量提高以及療效是很重要的。今年的EASL指南當中也提到初治乙肝患者選擇核苷類藥物,應該選擇高效的,耐藥基因屏障比較高的藥物。
強效降病毒和低耐藥對于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很重要
主持人:剛才提到這兩個特點我們詳細的來看一下,比如第一個特點就是強效降病毒,這樣對于患者以后的生活質量,控制疾病進展有怎樣的幫助?
謝青:國際上做了很多的研究,也有很多長期隨訪的研究結果,如果是選擇一個強效降病毒的藥物,將來發生耐藥率會非常低,比如我們口服的核苷類藥物當中恩替卡韋就是這樣的藥物,它的耐藥是非常低的,從6年的數據來看對核苷類初治的患者發生耐藥率只有1.2%,病人如果在使用這個藥物的話耐藥的顧慮可以大大消除,另外從長期隨訪的組織學來看,現在包括日本以及國際上的研究,大概有五到六年的數據,使用恩替卡韋治療以后大概有70%到80%的病人組織學的炎癥都可以改善,如果使用核苷類藥物肝臟里面炎癥控制了,肝硬化的發生率就可以大大減少。
主持人:您剛剛也談到了耐藥,一旦產生耐藥對乙肝治療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謝青:耐藥也是制約很多藥物療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在核苷類藥物使用的過程當中,耐藥對病人和臨床醫生是最大的挑戰,因為耐藥發生以后會抵消掉原來使用的療效,沒有及時處理的話有些病可以病情惡化,出現轉氨酶升高,有些病人在接受口服的核苷類藥物當中,他們非常的擔心耐藥,耐藥也是成為他們心理上很大的顧慮,一旦耐藥以后也會增加他們的經濟負擔,因為耐藥以后會要改變治療方案,費用就是要提高,所以這個耐藥臨床上還是比較麻煩的事情,在初始選擇方案的時候我們還是要預防耐藥,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病人,合適的治療方案,可以大大預防耐藥的發生。
恩替卡韋被歐洲肝病指南推薦為慢乙肝核苷類似物治療的首選藥物
主持人:我們訪談的開始提到了EASL這個新指南,在新指南當中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藥物的選擇有沒有一些推薦?
謝青:在2009年歐洲肝病指南做了一個更新,因為考慮到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對療效以及預后的觀察,現在EASL新指南把核苷類藥物恩替卡韋推薦為一線治療藥物。
主持人:您剛才也提到了幾種核苷類藥物,能不能橫向的比較一下?
謝青:我們中國批準的有四個核苷類藥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從抗病毒的強度和耐藥方面來看,恩替卡韋還是非常有優勢的,最新6年的數據顯示,恩替卡韋的耐藥僅為1.2%。拉米夫定上市是比較早,到中國上市已經有10年左右,在臨床應用過程當中碰到很多問題,也就是耐藥率比較高,阿德福韋主要是抗病毒的作用比較弱,替比夫定作用強度是可以的,但是從一年的數據來看耐藥發生率比較高。
慢性乙肝患者該如何正確看待停藥問題
主持人:既然談到生活質量,慢性乙肝需要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對這個應該怎么看待?
謝青:患者和醫生對慢乙肝治療的理念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從開始對慢乙肝的治療單純的保肝降酶,到目前絕大部分的病人包括醫生也都接受了抗病毒治療,因為抗病毒治療對乙肝疾病的進展,對患者的預后,對生活質量都是有很大的改善,國際上也已經達成了共識,慢乙肝的治療要長期,持續的控制,才能把病情控制在比較好的狀態。
有的病人也不太接受每天服藥,這個還是需要觀念的轉變,像糖尿病,高血壓也是長期用藥,只有長期用藥把病情控制好了生活質量才會提高。如果選擇口服的核苷類藥物,如果達到E抗血清轉換穩固一段時間可以考慮停藥,但是很多病人停藥以后還是會復發的,停藥以后再治療會增加以后耐藥的發生,盡管有停藥的標準但我們不太主張病人過早的停藥,尤其是對一些原來疾病的基礎比較差的病人,停藥一定會帶來風險,停藥還是要非常慎重。
記者:你剛才提到了一個生活方式的干預問題,很多患者覺得藥物是藥三分毒,不愿意長期服藥,如果能夠做到不飲酒,勞逸結合,把自己的休息狀態調整得很好,就可以在某一階段可以停藥,不繼續用藥了?
謝青:我們有一些停藥的標準,從EASL的指南當中治療終點是分層次的,首先最理想的終點是乙肝表面抗原轉陰,等于病毒從體內完全清除掉,這個終點是非常的理想,但是要達到這個終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對現在來說我們的治療方案還不能使絕大部分的病人達到理想的目標,第二個就是滿意的終點,對大三陽病人來說就是轉成小三陽,就是血清轉換了,但是這個目標長效干擾素也只有30%到40%,核苷類藥物相對來說在20%到30%左右,還有70%還不能達到滿意的目標,再退一步就可以達到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轉氨酶保持正常,DNA可以控制住,即使是最基本的治療終點,對將來疾病的發展還是有非常大的改善,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是可以明顯的減少,另外可以延長生存率,提高生活質量,有一些病人擔心長期服用終身用藥,會怕藥物對體內的毒性,其實目前上市的這些核苷類藥物安全性還是非常好的,病人的這些顧慮也是比較多余的。
慢性乙肝長期用藥需要謹防耐藥
記者:長期用藥的話會有什么副作用?
謝青:核苷類藥物長期使用必定會帶來耐藥問題,這是一個病毒的演變過程,乙肝病毒受到藥物的抑制后要生存,必須要突變才能避免藥物的作用,在長期用藥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耐藥,這個耐藥會影響到一些后續的治療,另外會影響到療效,也會影響到生活質量,也會增加很多的費用,所以耐藥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在長期治療過程中選擇低耐藥的藥物,對提高生活質量是很重要的。
記者:耐藥的發生率很高嗎?
謝青:這要看哪一個核苷類藥物,現在中國上市的有四個核苷類藥物,從一些很規范的大規模臨床實驗來看,耐藥比較低的就是恩替卡韋,六年的數據耐藥發生率是1.2%,這個是相當低的。
干擾素治療不耐受怎么辦?
記者:對于那些新發的病人,沒有用過任何藥物治療的乙肝病人,直接使用恩替卡韋,和之前用過干擾素或者其他核苷類藥物,然后再轉用恩替卡韋(博路定)的兩類患者,是不是有不同的治療策略?這兩類患者他們是不是遇到不同的有關生活質量方面的困惑,問題等等,對這兩類患者分別施加哪些生活方面的指導?
謝青:如果是一個新發的乙肝病人,原來轉氨酶是正常的,病毒原來是攜帶的,但是這次突然轉氨酶升高,如果年齡非常輕的話,也沒有生育或者還沒有生育的需求,沒有干擾素禁忌的,還是可以選擇用干擾素,干擾素的療程相對來說是比較短,但是干擾素跟病人溝通的時候還是要講清楚。因為目前使用最好的長效干擾素療效也是比較有限的,從國際多中心的臨床實驗來看長效干擾素療效血清轉換率是30%到40%的左右,如果表面抗原完全清除的話大概是在7%左右。
年紀輕的病人可以先試一下干擾素,但是年紀比較大的病人,比如沒有生育的需求等,新發的病人是可以考慮選擇用核苷類藥物的,核苷類藥物對一些初治的病人還是非常有把握控制病情,尤其選擇一些強效的,低耐藥的,也許六個月以后肝功能全部正常,而且全部轉成陰性,這個在選擇的時候要根據病人因人而異。
如果是原來用過干擾素的但是從來沒有用過核苷類藥物,轉氨酶又反復了,再選擇核苷類還是有效的,對初治的患者,有這個經濟條件的話完全可以選擇恩替卡韋的治療,因為畢竟還是一個效果非常好的藥。
選擇治療方案除了提高依從性,規范用藥,定期隨訪以外,有一些病人還是建議避免飲酒,飲酒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尤其在慢性乙肝在活動的時候,另外在生活上量力而行,要注意休息,等病毒控制以后還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的工作。
核苷類藥物更適合中國乙肝患者使用?
主持人:乙肝初治治療的時候可以選擇干擾素,可以選擇核苷類藥物,是不是我們中國人更適合于核苷類藥物?
謝青:慢性乙肝治療確實和基因型有關,國外患者的A型比較多,A型對干擾素的療效是非常好的,C型對干擾素的療效是非常差的,B型是處于中間的階段,我們中國人大多都是B型和C型的。有一個調查,好像中國有60%到70%的病人都在接受核苷類藥物治療,大概是30%的病人接受干擾素治療,干擾素治療需要肌肉注射,有些病人覺得不太方便,并且干擾素在治療過程中有一定的副反應,比如白細胞降低,脫發等等,也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口服的核苷類藥物有它的優點,安全性非常好,耐受性非常好,長期用藥的話對整個的疾病恢復也是非常好的,相比之下生活質量可能會更好。
如何看待乙肝治療藥物的經濟性
主持人:在我們前期調查中也看到,很多乙肝患者對于藥物的經濟性方面要求比較高,您在這方面有什么推薦嗎?
謝青:經濟因素也是影響治療方案選擇的重要方面,因為初始方案會影響到整個治療過程,一開始選的藥比較好,未來三五年病情會非常平穩,后續的費用就可以減少很多,如果初始治療選擇不當的話,之后發生耐藥,如果耐藥沒有及時處理,病情會惡化,還要住院,后面相應的費用會上升,耐藥以后要加藥總體的費用也是比較高的。雖然初始治療選擇單價比較高的藥物,但后續總的費用會下降,如果好的藥物能夠進入醫保也會減少病人的費用,總體上會減少國家的醫療支出。
根據指南,患者應如何選擇初治策略
主持人:謝教授剛才也介紹了,我們廣大的乙肝患者也了解了最新的歐洲肝病指南的更新以及推薦,其實我們也了解到如何來選擇初治的策略,最后請謝教授來做一下總結。
謝青:今天的主題提得非常好,初治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在2009年EASL慢乙肝治療指南當中把提高生活質量作為很重要的內容提出來,本身就說明了大家都在關注生活質量的提高,第二個就是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初始治療方案選擇對提高生活質量是很重要的,第三個如果我們能夠選擇一個很好的初始治療的藥物使它能夠把病毒非常好的控制,減少炎癥,特別是降低耐藥發生,對本身這兩點做到對提高生活質量其實也是很重要的,從2009年的EASL指南當中我們也看到對核苷類或者初始治療的患者選擇一個合適的治療方案是很重要的,從目前上市的四個核苷類藥物基于他們抗病毒的強度和耐藥發生率,恩替卡韋是作為一線的選擇。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和謝青教授的光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