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科學技術飛速進步,以及信息和腦力勞動者的數量激增,使人們不得不處在節奏愈來愈快的生活中。而在接受教育、更新知識和頻繁的社交中,人們追求高效率,伴同對成功的渴望,也使自己經常處在競爭加劇的緊張狀態中。
各有各的“苦”經
上學校受教育,是現代社會中每個人的權利,也是社會對人的要求,因為沒有文化知識就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生活。讀書就必須考試,無論臘月寒冬,還是伏天酷暑,學生都必須做好準備,闖過一道又一道考試的關口。這是現代社會中青少年可能產生緊張的主要來源之一。
例如,有一種稱為“考試緊張癥“的毛。河行┡⒆右豢荚嚲驮陆泚沓,不管是否到了月經周期有些兒童每逢考試就要拉肚子或發燒。因害怕考試而發生“學?植腊Y”的也屢見不鮮。個別孩子因考試不及格經受不住家庭壓力而輕生的也有所聞。
有一些人為的不必要的緊張,同樣會損害人的身心健康。為父母者,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活潑可愛。但很遺憾,有的父母常因某些矛盾,慪氣、爭吵,就拿孩子出氣,或稍不滿意就橫加責罵,甚至毆打,使孩子生活在一個十分緊張的家庭氣氛之中。還有的父母望子成龍,求成心切,對孩子管教過嚴,使孩子忍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身心健康遭受損害,嚴重時還會造成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為異常。
人到老年,不得不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這時可謂悠閑之至,無官無事一身輕了。如果以為這是對老人的萬無一失的安排和照顧,那就錯了。實際上,退休或離休的老人,從一個負有社會責任且公務在身的人變成一個無所事事的悠閑者,從一個集體成員變成為一個賦閑
居家的“隱士”,從家庭的主宰變為“附屬”……這些巨大變化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適應的!這也正是使老年人的情緒受到擾亂,容易陷于緊張狀態的重要原因。
社會環境的影響
現代社會發展,特別是工作化造成緊張的突出表現是所謂都市化。它迫使人們從農村走向城市,由農民變為工人,從平房遷入高樓,等等。人們紛紛由野外的農業勞動轉向廠房的工業生產,從分散的個體勞動方式變為勞動者互相牽制的集體勞動方式,由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到復雜的勞動工具,從自由掌握勞動時間變為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等等。這樣,就使人們的生活環境、人際關系、生活習慣、工作不得不被迫去適應全新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這是造成緊張的重要根源。
工作環境和條件的改變是現代社會中造成人們精神緊張的另一個因素。例如,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工業生產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和機器融為一體,人成了機器的一部分:一條條流水作業線,自動生產線,每個人只要在生產線上,一分鐘也不能松懈,而必須精神高度集中,高度緊張。
噪聲環境,這是工業化社會的又一產物。工廠的馬達和機器的隆隆聲,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喧鬧聲等等,使現代社會生活中幾乎難以找到一塊安靜的角落。這些噪聲往往使人無法回避,很容易造成心情煩亂、情緒波動、血壓升高。尤其是聽神經的過度緊張而遭受損害。人口集中和交通擁擠更是人人無法避免的緊張因素。特別是當你上下班的時候,你必須去趕公共汽車。而在趕車的人流中,你擠我擁,簡直使你無法估計你究竟能擠上哪一趟車,這是多么令人緊張的場合。
緊張帶來的危害
緊張是難以避免的。人體為了應付社會情境的迅速變化而出現的心理狀態,一旦產生并持續下去,會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害。據調查統計,在造成人類死亡的十大死因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主要是傳染病,而在戰后則變成了與精神因素(也就是緊張)有密切關系的心
腦血管病、
癌癥和事故等。
緊張為什么會損害人的身心健康?這是因為緊張總是伴隨著某種強烈的情緒反應,緊張狀態實質上也就是一種情緒狀態。我們知道,順利完成工作任務會使人輕松愉快;失去親人會使人悲傷痛苦;遭遇危險會引起驚恐;美好的事物使人喜悅,丑惡的現象又使人憎惡;這些愉快、悲傷、驚恐、喜悅、憎惡等就是情緒。在情緒發生的時候又總是伴隨一系列軀體的生理生化的變化,如血壓升高、呼吸加速、脈搏加快、血糖升高、肌肉緊張等。愉快的積極的情緒對人體健康有良好的作用,俗語說“笑一笑,十年少”,就是說愉快的情緒可以益壽延年,這是合乎科學道理的。而消極的不愉快的情緒,加憤怒、焦慮、悲傷、恐懼、憂愁等,一方面是人適應環境的一種必要的反應,因為它能動員機體內部的潛能,以利于達到適應環境的目的:另一方面,消極的情緒對人體健康又有十分不利的影響,它會使人失去心理平衡,強烈或持久的消極情緒還會造成面體生理功能紊亂,甚至釀成各種疾病。中醫所說的“怒傷肝”、“恐傷腎”、“思傷脾”、“憂傷肺”等,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這就是為什么緊張能損害人體健康的原因所在。
緊張刺激對人體內部生理變化的影響,已經為科學實驗所證實。在實驗室里,突然給受試者一個響聲刺激或進行一項緊張作業,結果生理記錄儀上的各項指標都會產生明顯的變化,如皮膚電反應活躍、血管收縮、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
被稱為“情緒物質”的腎上腺素,在人的情緒變化劇烈時,它在尿中的含量就高。有人曾對不同情況下尿中腎上腺素的含量作了定量分析,結果如下(納克/分):
正常休息狀態:4一8
看緊張的電影:11
考試:6.5一21
跳傘:18
駕駛飛機:24
短程太空飛行第1-4日:25
飛行后30分鐘:33
兩只猴子實驗有人曾用猴子做實驗,在籠子里放著甲乙兩只猴子,甲猴能自己活動,乙猴捆著不能動,每隔20秒給它們一次電擊,在電擊前出現燈光作為信號。在籠子里有一拉桿開關,燈亮時甲猴去拉拉桿,兩只猴子都可避免電擊;乙猴因被捆著,無法拉桿,只好“聽天由命”。但甲猴必須時刻警覺,一見燈光就要立即拉桿以免受電擊,處在一種十分緊張的情境之中。結果,經過23日的實驗,甲猴因過度緊張不能支持而死去,解剖后發現有嚴重的胃潰瘍,乙猴卻安全無恙。顯然,甲猴因唯恐受電擊的情緒負擔,處在一種極端的緊張狀態之中,而造成了悲劇。乙猴因不能動,處在坐以待斃的狀態,反而情緒比較安穩,從而免于緊張造成的死亡。
可見,面對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能否做到既要社會大步地前進、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精神和物質生活的高度文明,又能避免緊張對人體身心健康的損害,這是今天擺在人類生活面前的具有現實意義的重大課題。也就是說,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類,如何能使自己的生活有張有弛,即在無法避免的緊張狀態之中求得必要的松弛,以減輕避免緊張對人們身心健康造成的損害,這是一門科學,也是生活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