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肝纖維化是指由各種致病因子所致肝內結締組織異常增生,導致肝內彌漫性細胞外基質過度沉淀的病理過程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許多慢性肝臟疾病均可引起肝纖維化。現在很多肝纖維化采用中藥治療,在本文中百濟藥師將為您介紹幾種治療肝纖維化的中成藥,通過多年的臨床探索,中醫藥治療慢性乙肝已具有相當的優勢。
(1)扶正化瘀膠囊(片):扶正化瘀膠囊是常用抗肝纖維化藥物,由丹參、蟲草菌粉、絞股藍、桃仁、松花粉、五味子(制)組成。功能:活血祛瘀,益精養肝。適應證: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屬瘀血阻絡,肝腎不足證者,癥見脅下痞塊,脅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見赤縷紅斑,腰膝酸軟,疲倦乏力,頭暈目澀,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黃,脈弦細。用法:口服,每次1.5g,一日3次,宜飯后服,早期濕熱盛者慎用。
(2)復方鱉甲軟肝片:由鱉甲、冬蟲夏草、黃芪、黨參等11種中藥組成。功能:軟堅散結,化瘀解毒,益氣養血。適應證:慢性肝炎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屬瘀血阻絡,氣陰虧虛,熱毒未盡證候者均可使用。用法:口服,1次4片(兒童減半),1日3次。復方鱉甲軟肝片也是較為常用的抗肝纖維化藥物。
(3)大黃蟄蟲丸:出自《金匱要略》。功能活血破瘀、通經消痞。原為治療五勞虛極,瘀血內結而設。用于瘀血內停,腹部腫塊,肌膚甲錯,目眶黯黑,潮熱羸瘦,經閉不行。孕婦禁用,過敏者停服。對實驗性肝纖維化有效,臨床觀察發現有一定的改善血清纖維化指標作用。
(4)鱉甲煎丸:出自《金匱要略》。功能消癥化積,原用于治療瘧母,癥見瘧疾日久不愈,脅下痞硬腫塊,近代也用于肝脾腫大屬血瘀氣滯者。對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早期肝硬化、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等均有治療效果。
(5)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功能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干。原方主治少陽病,近代常用于治療感冒、慢性肝炎與慢性膽囊炎,為國家基本藥物(2005中國藥典一部357頁)。 近年研究發現,該方有調節免疫、保護肝細胞、抗實驗性肝纖維化等作用,日本將小柴胡湯常規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療。但目前尚缺乏臨床對照的肝組織學療效證據。
另有強肝膠囊(丸)。由茵陳、板藍根、當歸、白芍、丹參、郁金、黃芪、黨參、澤瀉、黃精、地黃、山藥、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組成。功能:清熱利濕,補脾養血,益氣解郁。適應證:用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證屬氣血不足,濕熱蘊結者。婦女經期暫停服用,胃十二指腸潰瘍或高酸性慢性胃炎患者減量服用。用法:口服,1次5粒(膠囊),1日3次。
百濟新特藥房為廣大患者朋友提供多種抗肝纖維化藥物。藥物選擇因患者個體性差異而往往不同,詳情請咨詢百濟藥師,全國統一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這有數十位專科藥師為您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全程安全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