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部分地區成人脂肪性
肝病的患病率已高達10% ~20% ,對健康的影響顯得愈加突出,已成為較嚴重的醫學和社會問題。我們運用
百賽諾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炎50例,并與甘利欣膠囊治療5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資料與方法:診斷標準 參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 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標準”確診,且排除其他病毒合并感染和自身免疫性肝病。
一般資料:全部100例均為本院特色肝病科門診及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0例,男4O例,女1O例;年齡l0—76歲,平均47.05歲;病程1~24年,平均7.8年;分度:輕度19例,中度l8例,重度13例。對照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齡l2~7O歲,平均50.4歲;病程1—22年,平均7.0年;分度:輕度18例,中度20例,重度l2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2組通過節制飲食、戒酒、堅持中等量的有氧運動等積極的自我調節方式達到控制體質量、降低血脂和血糖、促進肝組織學改變逆轉的目的。治療組百賽諾(
雙環醇片,北京協和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467)50 mg,每日3次口服。
療程:2組均2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療效標準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實驗室各項指標及B超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好轉,總膽固醇(Tc)下降>20% ,甘油三酯(TG)下降>40%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下降>50%或正常,B超肝臟光點密度回聲明顯好轉;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好轉,Tc下降<20%但>10% ,TG下降<40% 但>20% ,ALT下降,B超肝臟征象好轉;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實驗室各項指標及B超無明顯變化 。
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采用x 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4-標準差( 4-s)表示,用t檢驗。所有統計計算均用SPSS l1.0統計軟件處理。
脂肪肝是多種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臟脂肪變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則是指除外無過量飲酒史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 。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有:饑餓、營養不良、肥胖、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重度貧血等慢性疾病,以及藥物性肝損害、高脂血癥、急性妊娠性脂肪肝等。此外,某些工業毒物,如黃磷、砷、鉛、銅、汞、苯、四氯化碳等也可導致脂肪肝。
百賽諾(雙環醇片Bicyclol Tablets)為聯苯雙酯類似物,將聯苯雙酯的酯基優化為羥甲基而成,使其通透作用和生物利用度都比聯苯雙酯好,故保肝降酶作用強于聯苯雙酯且反跳率低,對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肝損傷均有保護細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可明顯減輕肝細胞脂肪變及壞死,減輕肝細胞間質炎癥反應,維護肝細胞的正常形態。
百賽諾藥理作用:百賽諾為聯苯雙酯結構類似藥物。藥效學試驗結果表明:百賽諾對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胺、撲熱息痛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損傷的氨基轉移酶升高、小鼠免疫性肝炎的氨基轉移酶升高有降低作用,肝臟組織病理形態學損害有不同程度的減輕。體外試驗結果顯示百賽諾對
肝癌細胞轉染人乙肝病毒的2.2.15細胞株具有抑制HBeAg、HBV-DNA、HBsAg分泌的作用。
百賽諾藥代動力學
健康志愿者口服雙環醇片劑(25mg/次)的藥代動力學特征符合一房室模型及一級動力學消除規律。吸收半衰期為0.84小時,消除半衰期為6.26小時,藥峰時間為1.8小時,藥峰濃度為50ng/ml。峰濃度(Cmax)和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與劑量成正比,而其它藥代動力學參數如吸收半衰期t(T1/2Ka)、消除半衰期(T1/2Ke)、分布容積(Vd/F)、清除率(CL/F)及達峰時間(Tpeak)均不隨劑量明顯改變,符合線性動力學特征。
近期研究表明,百賽諾可誘導肝臟乙醇脫氫酶(ADH)活性,加速乙醇乙醛代謝,且能增加肝臟中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保護肝細胞,調控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加速脂肪轉運,促進脂肪降解,達到治療脂肪肝的作用。甘利欣的主要成分是甘草二胺和L一半胱氨酸,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保護肝細胞膜和溶酶體膜結構,改善肝功能,調節免疫,誘發干擾素等作用 J,對脂肪肝的治療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百賽諾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本文節選自《百賽諾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5O例療效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