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急性膽囊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生于有結石的膽囊,也可繼發于膽管結石和膽道蛔蟲等疾病。多由化學性刺激和細菌感染等因素引發此病。
1、膽囊出口梗阻:90%以上的
膽囊炎伴有
膽結石病,無結石者則少于5%。除膽石外,蛔蟲、華支睪吸蟲、梨形鞭毛蟲等也可造成膽囊出口的梗阻現象。
2、細菌感染:急性膽囊炎的發病早期并非細菌感染,由于膽囊的缺血、損傷、抵抗力降低,發病1年后,50%以上的病人可繼發細菌感染,多為腸道寄生菌群。感染的途徑有:病原菌隨血流入膽囊血源性、;腸道細菌自門靜脈回流至肝臟,再經淋巴管蔓延至膽囊或隨膽汁排入膽囊,還可因膽囊部位的創傷,使細菌從創口侵犯膽囊。
3、性激素的影響:婦女在妊娠時,由于性激素的影響,可使膽囊排空延緩,膽囊擴張,膽汁淤積而導致急性膽囊炎。
4、神經、精神因素:迷走神經阻斷術后,疼痛、恐懼、焦慮等神經及精神因素的影響也可使膽囊排空障礙,而導致膽汁淤積,囊壁受到化學刺激而引發膽囊炎。
引起膽囊結石的原因有哪些?
正常情況下膽囊是不會發生結石的,因為在正常膽汁中有一定比例的膽鹽、
卵磷脂使膽固醇保持溶解狀態而不析出。要形成結石必須有一定的成石條件,即膽囊膽汁中抗成核因子減少,促成核因子增加,在增加的促成核因子作用下膽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結石。常見能形成結石的因素有:
1、長期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膳食使體內膽固醇增加或肝臟合成膽固醇量增多,造成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
2、某些腸道疾病由于喪失了膽鹽,也使膽固醇處于相對過飽和狀態。
3、不能按時進餐,膽汁在膽囊內潴留時間過長。
4、膽道感染,膽囊壁發炎,其收縮功能減退。
5、某些溶血性疾病或肝硬變時也可導致膽囊結石,但這種結石多半是黑色結石。
6、由于妊娠引起的膽汁淤滯,神經系統平衡失調,也可引起膽囊結石。
7、長期禁食、靜脈內營養,可導致膽囊內膽汁淤滯,結石形成。
8、胃大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經干切斷術后,也可使膽囊排空延遲,利于膽石的形成。
膽囊炎、膽石癥患者的日常飲食應注意什么?
1、膽囊炎在急性發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類、肉湯及飲酒;進食應限于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隨著病癥的消退可逐漸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魚、蛋、奶和水果及鮮菜等。
2、慢性膽囊炎患者,平日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應進大量飲料1500~2000ml、,以稀釋膽汁。每2~3小時進食1次,以刺激膽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質,每天50g。勿吃動物腦、腎、蛋黃、油炸食物、辛辣品。
3、膽囊炎、膽石癥患者,在飲食規律方面,宜定時定量,少吃多餐,不宜過飽。在飲食結構上,嚴格控制脂肪和含膽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因為膽結石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高和代謝障礙有一定關系。不可飲酒和進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蘿卜、青菜、豆類、豆漿等副食。蘿卜有利膽作用,并能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維生素、纖維素;豆類含豐富的植物蛋白。此外,還應補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彌補炎癥造成的津液和維生素的損失。
4、膽囊炎、膽石癥患者 一般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肥肉,油炸食品,含油脂多的干果、子仁類食物及蛋黃,動物腦、肝、腎及魚子等食品均宜嚴格控制。平時飲食亦應進易消化、少渣滓食物以避免產生氣體。一切酒類、刺激性食物、濃烈的調味品均可促進膽囊收縮,使膽道括約肌不能及時松弛,造成膽汁流出,從而使膽囊炎急性發作,所以均應避免。急性發作時宜予低脂、易消化半流食或流食;重者應予禁食、胃腸減壓及靜脈補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