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疵作為一種很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既有因通過性行為傳播的原因而給患者帶來道德和社會的壓力,又因其以復發率高,大量文獻及基礎臨床研究己證明HPV與宮頸癌、陰莖癌、肛周癌等外陰生殖器惡性腫瘤發生有關,所以有相當大的危害性。故廣受醫學科研工作者的關注,從而產生了大量的相關研究。西醫則大多采取各種手段祛除疣體,主要有化學療法、外科療法、免疫療法三類,再結合干擾素、阿昔洛韋、左旋咪哇等內用抗病毒、調節免疫,療效亦相當可靠,但存在復發率較高,外用藥有一定毒副作用,價格較為昂貴的缺點。
鬼臼毒素為小聚科桃兒七屬植物桃兒七根莖部提取的有效成份,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0.5%鬼臼毒素配為治療尖銳濕疣的一線藥物,是1994年《國家基本藥物》皮膚類抗病毒惟一入選藥物。鬼臼毒素軟膏能抑制培養的正常人皮膚角質形成細胞和宮頸癌上皮細胞的脫氧核苷摻入和DNA合成,阻礙其分裂和增殖。外涂治療后,可抑制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導致疣狀增殖的上皮細胞的分裂和增生,使之發生壞死、脫落,從而起到治療尖銳濕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