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慢性炎癥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反復發作與病變較重、感染、治療不徹底、反復人工流產、性生活頻繁等有關,被視為
宮頸癌的高危因素[1].宮頸慢性炎癥發病率高,且反復發作,不易治愈,給廣大婦女帶來了深深地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尋求慢性子宮頸炎的有效治療方法,我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對收治的46例宮頸慢性炎癥患者采用微波聯合宮頸炎康栓治療的方法,總結患者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2],現報道如下。
目的:微波聯合宮頸炎康栓治療宮頸慢性炎癥療效分析。方法:本文選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6例宮頸慢性炎癥患者,在患者月經結束后三天到五天內開展微波治療,連用15天為1個療程;同時指導患者在睡前將宮頸炎康栓放置在陰道后穹窿位置,每次一粒,隔日一次,持續治療三周,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本組46例患者,治愈21例,顯效17例,有效6例,無效2例,臨床總有效率95.7%,治療中出現1例外陰部刺激瘙癢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對癥處置后好轉。結論 宮頸慢性炎癥患者采用微波聯合宮頸炎康栓治療,安全有效,局部刺激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臨床資料與方法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宮頸慢性炎癥患者46例,年齡23歲到49歲之間,平均年齡(33.7±2.0)歲,平均生產次數為(2.1±1.1)次[3].慢性子宮頸炎多無癥狀,少數患者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淡黃色或膿性,性交后出血,月經間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瘙癢不適。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頸呈糜爛樣改變,或有黃色分泌物覆蓋子宮頸口或從子宮頸口流出,也可表現為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肥大。本組患者均符合宮頸慢性炎癥的診斷標準。
1.2方法 月經結束后三至五天內開始微波治療,在治療前,將微波相應的參數進行科學設置,通常微波功率調整為15瓦特到30瓦特左右[4],治療時患者取膀胱
結石位置,常規陰道、外陰消毒后,擦凈陰道分泌物,利用微波探頭從宮頸口位置向著外部呈放射狀緩慢推進,其推進范圍必須要超過宮頸炎癥面的1毫米以上,使得糜爛組織能夠及時的凝固。當監測到出現了比較均勻的黃白色后停止微波治療過程,連用15天為1個療程;同時指導患者在睡前將宮頸炎康栓放置在陰道后穹窿位置,每次一粒,隔日一次,持續治療三周[5],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
1.3療效判斷依據 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宮頸表面無糜爛癥狀[6];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減少,宮頸表面糜爛面積較少;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減少,宮頸表面糜爛面積不足一半,逐漸由乳突型轉變為顆粒型;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消失,宮頸表面沒有出現好轉情況,甚至出現了病情惡化。
2結果 本組46例患者,治愈21例,顯效17例,有效6例,無效2例,臨床總有效率95.7%,治療中出現1例外陰部刺激瘙癢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對癥處置后好轉。
3討論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包括子宮頸陰道部炎癥及子宮頸管粘膜炎癥。因子宮頸管陰道部鱗狀上皮與陰道鱗狀相延續,
陰道炎癥均可引起子宮頸陰道部炎癥。宮頸慢性炎癥是在患者的宮頸外口處出現一些顆粒狀的紅色區域,這就是宮頸糜爛癥狀,這種疾病在對其臨床發病機制研究過程中發現主要是由于一些病菌感染所致,但基層醫院受條件所限,多數情況下確定病原菌。由于子宮頸管粘膜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抗感染能力較差,易發生感染。治療上主要是針對病因治療,對病原體不清者,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可試用物理治療。微波治療可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環,增進組織的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的微循環和營養狀態,有利于宮頸炎康栓的吸收[7];增強局部防御能力,消除局部充血水腫,使粘連變硬的盆腔組織軟化分離。
臨床多見的子宮頸炎是急性子宮頸管粘膜炎,若急性子宮頸炎未經及時診治或病原體持續存在,可導致慢性子宮頸炎癥。宮頸炎康栓的主要成分為苦參、枯礬、苦杏仁,具有清熱燥濕、云腐生肌的作用。在使用中如發現藥栓變軟,切勿擠壓,可在用藥前將藥栓放入冷水或冰箱內冷藏5-10分鐘,即可使用,藥栓外形改變不會影響療效。使用時必須將藥栓推入陰道深部后穹窿(陰道口一手指深)、靜臥一段時間(1-2小時),以免藥物融化溢出體外引起外陰瘙癢、灼熱及紅腫。本組研究表明,采用微波聯合宮頸炎康栓治療宮頸慢性炎癥,安全有效,局部刺激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來源:《微波聯合宮頸炎康栓治療宮頸慢性炎癥46例分析》姜春善,《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