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劇吐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種疾病,常見于年輕初孕婦,發病率為0.3-1%[1],多發生在妊娠早期至妊娠16周之間。嚴重嘔吐可引起失水及電解質紊亂,嚴重的維生素缺乏,可引發腎前性急性腎衰竭[2],嚴重威脅著孕婦及胎兒的健康。本文旨在研究心理干預在妊娠劇吐患者中的應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目的:探討心理心理干預在妊娠劇吐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產科住院治療的孕婦1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00%,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心理干預能提高娠劇吐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早日康復。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產科住院治療的孕婦1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介于22-34歲,孕周介于8-17w,病程在8-15d.觀察組患者年齡22介于-35歲,孕周介于8-17w,病程在8-16d.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①環境護理:為患者提供安靜、優雅的住院環境,保持病房干凈衛生,保證病房通風、光線強度適宜,保持合適的溫濕度。在走廊擺放綠色植物,放一些柔和的古典音樂。指導孕婦做一些適當的運動,鼓勵孕婦多參加一些教育講座,多于其他病友交流。②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紹孕婦的生理及身體變化的知識,講解胎兒在母體的發育過程,使孕婦產生作為母親的自豪感及期盼迎接新生命的喜悅。讓孕婦明白嘔吐是正常的生理過程,解除心理壓力,保持心情愉快。③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護理人員根據孕婦的文化背景、生活背景及個人性格,多于其溝通,及時發現內心的疑慮并耐心解決。④飲食護理:妊娠劇吐與孕婦的精神狀態、心理素質、生活習慣等有很大關系。因此,除了讓患者心情舒暢外,還要給患者配置合理的飲食方案。飲食宜清談、易消化,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并鼓勵患者多進食,保證胎兒的營養,以便健康發育。⑤對家屬實施心理干預:孕婦特殊時期最需要關心、照顧。最依賴、最信任的人是家屬。家屬的不良情緒會加重妊娠反應。因此,護理人員應時常與家屬溝通,了解家屬的想法并及時開導。向家屬講解有關妊娠的知識,了解患者的自身感受。使家屬能夠全力配合治療。
1.3療效判定[3] ①治愈:患者嘔吐、惡心等癥狀消失,能夠正常進食,生活自理,心情順暢;②顯效:患者嘔吐、惡心等癥狀改善,可以正常進食,情緒穩定;③無效:患者不能正常進食,臨床癥狀無好轉,情緒不穩定。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總人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組間間比較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00%,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住院天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6.5±1.5)分;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10.0±2.5)分。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妊娠劇吐是嚴重的早孕反應,通常在停經40日左右出現早孕反應,逐漸加重,直至頻繁嘔吐,不能正常進食[4].嚴重嘔吐可引起電解質紊亂及失水,并調用體內脂肪,使其中間產物丙酮聚積,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同時,患者體重明顯減輕、面色蒼白、脈搏弱、皮膚干燥、尿量減少,嚴重時出現血壓下降,引起腎前性急性腎衰竭等。有研究報道:妊娠劇吐的發生除跟體內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多、胃腸功能紊亂、胃酸分泌減少和胃排空時間延長有關外,還跟精神、社會因素有關[5].因此,在臨床治療上,除了藥物治療,心理干預也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采取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及家屬了解到妊娠的相關知識,認識到妊娠嘔吐是正常的生理過程,穩定了患者的情緒,提高了應對疾病的能力。本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00%,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心理干預能提高娠劇吐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早日康復。
參考來源:《心理干預在妊娠劇吐患者中的應用》王瑋,《系統醫學》2016年第2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