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簡稱更年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漸減退所致的子宮出血,多發生在45~55歲之間,常導致不同程度的貧血甚至休克 [1] ,過去采用的激素治療方法,由于周期中藥物減量,常造成治療過程中的撤退性出血,治療效果欠佳,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6月收治更年期功血24例,應用炔諾酮內膜萎縮法治療,治療周期中藥物不減量,治療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2003年10月~2004年6月在我院婦科門診診斷為更年期功血患者24例,年齡40~44歲7例,占29%;45~49歲12例,占50%;50~55歲5例,占21%.病程<3個月10例,3~6個月8例,>6個月6例,月經量增多19例,月經期延長12例,月經紊亂8例,診斷性刮宮病理:增生期子宮內膜5例;簡單型增生過長18例;簡單型增生過長伴局灶性復雜增生過長痕跡1例。該組病人無血液系統疾病,心、肝、腎功能正常。
1.2 治療方法 待診斷性刮宮病理報告(診刮術后5~7天)排除子宮內膜癌及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即日起予炔諾酮(婦康片)7.5mg/日,每晚睡前空腹頓服,連服22天,一個治療周期內不減量,停藥后發生撤退性出血,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開始第二周期治療,炔諾酮(婦康片)5mg/日,第三周期,炔諾酮(婦康片)2.5mg/日,方法同前所述,停藥后,如撤退性出血量少,可觀察隨訪,如撤退性出血量多則加服一周期炔諾酮(婦康片)2.5mg/日,方法同前所述。如停藥40天未發生撤退性出血,排除妊娠后口服炔諾酮(婦康片)10mg/日,連服3天。
1.3 效果觀察標準 (1)止血標準:服藥2~5天達到完全止血;(2)控制周期標準:服藥過程中無陰道出血,停藥后方出血;顯效標準:停藥后月經量明顯減少,周期恢復正常,月經稀發或閉經;有效:出血量減少;無效:病情無改善,需更改治療方案。
2 結果2.1 止血效果 24例患者均達到完全止血效果;24例患者顯效率100%,23例控制周期滿意(95.8%),服藥過程中無陰道出血,1例患者第一周期服藥過程中后半期有少量陰道出血,無特殊處理繼續服藥,第二、三周期均無陰道出血。所有患者停藥后隨訪3~6個月,其中3例(12.5%)出現閉經,17例(70.8%)月經恢復正常,2例(0.83%)月經稀發,2例(0.83%)6個月內復發重復用藥。
2.2 副反應 治療一周期后及治療結束復查肝功能均無異常。1例患者出現輕度皮膚瘙癢,血膽汁酸正常,無特殊處理。
2.3 病理結果 5例患者在停藥后月經來潮12h內行診刮術,病理所見:4例表現為增殖期子宮內膜,其中2例伴間質水腫,3例表現為流血期子宮內膜,見分泌反應。
3 討論更年期功血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月經紊亂,可引起繼發性貧血甚至休克,病因主要是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卵泡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性下降,卵巢雖有卵泡發育,但不能成熟、排卵、形成黃體,子宮內膜在長期雌激素刺激而缺乏孕激素對抗的情況下發生增生過長,內膜萎縮法的止血原理是大劑量的合成孕激素通過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進而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內源性雌激素的降低使子宮內膜萎縮達到止血,減少出血、防止內膜癌變目的 [2~4] .過去常規激素治療方法為大劑量炔諾酮口服,止血后逐漸減維持,治療過程中因藥物減量常導致突破性子宮出血,再次止血困難,且停藥后陰道出血較多,我院采取大劑量炔諾酮周期性治療,周期內不減量,其止血效果好,治療過程中不易發生撤退性出血,停藥后陰道出血較少,治療效果優于過去常規激素治療方法,且無明顯副作用發生。從上述治療后診刮病理結果分析,該治療方法使簡單型子宮內膜增生過長轉為增生期子宮內膜及分泌期子宮內膜,治療有效,但尚未達到滿意內膜萎縮效果。是否延長治療時間或增加藥量可以達到更好的內膜萎縮效果,以防止癌變,且減少復發。增加藥量是否增加副作用等,都有待 于進一步做大樣本對照研究。
參考來源:《炔諾酮內膜萎縮法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24例分析》柯豫 胡佩濤,《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4年12月4卷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