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不孕不育女性與正常女性生殖道支原體感染情況,探討支原體感染與女性不孕不育的相關性。方法 將483例不孕不育女性作為觀察組,153例健康女性作為健康對照組,進行生殖道解脲支原體(Uu)及人型支原體(Mh)培養,觀察兩組支原體感染率,支原體感染種類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支原體陽性率為52.4%,健康對照組支原體陽性率為43.1%,觀察組支原體混合感染率為5.6%,健康對照組支原體混合感染率為3.9%,觀察組均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陽性率高,女性不孕不育的發生可能與支原體感染相關。
【關鍵詞】不孕不育;支原體感染;解脲支原體;人型支原體
支原體中的解脲支原體(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體(Mycoplasma hominis,Mh)是一種能獨立生活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為最常見的易引起生殖道感染的致病性病原體,也是造成女性生殖腔道的炎性反應、粘連與阻塞,以致導致女性不孕不育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屬性傳播疾病。支原體感染在女性患者中可引起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急慢性輸卵管炎和盆腔炎,國內外學者曾報道Uu感染可導致女性不孕不育。為研究支原體感染與女性不孕不育的關系,現對本院2012年1月1~31日門診就診的483例不孕不育婦女和153例健康女性進行支原體檢測,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1~31日門診就診女性不孕不育患者483例,年齡20~40歲,中位年齡31.6歲,作為觀察組。另選取2012年1月1~31日門診就診的健康女性153例,20~40歲,中位年齡29.8歲,作為健康對照組。兩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3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支原體的檢出率52.4%、單Uu陽性率46.6%,單Mh陽性率0.2%,混合感染率5.6%均高于健康對照組的43.1%、39.2%、0%、3.9%,兩者支原體檢出率差異與陽性例數中支原體陽性種類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支原體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因支原體感染后無明顯的生殖道炎癥表現,故不易引起患者足夠的重視。Uu及Mh是最常見的生殖道感染支原體口]。之所以造成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因為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細胞表面黏附了支原體,而致上皮細胞損傷,臨床上常見的宮頸炎、盆腔炎、異位妊娠、不孕不育及圍產期感染均是女性生殖道感染支原體所為。
引發感染支原體后女性不孕不育的原因:一是由于尿素的分解,陰道的弱酸性環境作為天然屏障被破壞,以致附著了其他病原微生物、破壞了精子成活依賴的黏膜環境,導致輸卵管內的纖毛運動停止;支原體毒性增強還增加了孕期的激素水平,導致發生免疫性損害,破壞了母體自身免疫耐受機制,損傷了子宮內膜的代謝和生理功能,胚胎的發育被干擾和破壞,最后引起胚胎組織丟失、造成不孕及流產。二是給妊娠帶來有不利的影響均是支原體感染后多種特異性抗原、抗體作用的結果。研究報告認為:導致不孕是由于Uu和反復Uu感染激活多種炎癥細胞的分泌,分泌的這些成分有IL-1、IL-2、IL-6、INF、TNF及NK細胞等細胞因子,而分泌的這些物質破壞細胞的正常代謝而引發了不孕不育。有學者指出精卵結合、受孕、著床等受到干擾和Uu感染導致生殖道局部抗子宮內膜抗體(EmAb)、抗心磷脂抗體(ACA)、抗精子抗體(AsAb)等升高關系密切。三是輸卵管性不孕是因為輸卵管炎性反應和輸卵管瘢痕形成,影響了輸卵管運動功能和暢通性,這些又是慢性支原體感染和反復支原體感染會造成的。以上因素可獨自作用也可共同作用導致女性發生不孕不育。
本次實驗,觀察組支原體的感染率為52.4%,健康對照組的感染率為43.1%,觀察組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女性不孕不育與支原體感染是有相關性的。因此,為了較好地防范不孕不育癥的發生,要加強女性生殖保健的相關普查工作,以及有生殖道感染癥狀的患者應及時檢測支原體便于診斷并及時接受治療。
(周少敏,柴霖,支原體感染與女性不孕不育相關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年10月第9卷第19期:2456-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