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血脂、血粘度,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有助于降低
冠心病和腦梗死的發生率和病死率[1,2]。筆者應用山西省著名中醫元老、原運城市中醫院業務院長、主任醫師杜林庵老先生70余年臨床經驗方心腦回春丸治療高脂、高粘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2007年我院住院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35~82歲,平均64歲。60例全部為高脂、高粘血癥、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其中伴發冠心病37例,腦梗死14例,
高血壓病27例,
糖尿病7例。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均查心電圖、眼底、經顱彩色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心臟三位拍片、頭顱CT;化驗血脂、血流變學、血糖、肝、腎功能、全血、hs-CRP和尿常規等。
1.3 治療方法 隨機將6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治療組(A)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每日加27g心腦回春丸,分3次口服;對照組(B)只用常規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血脂水平、hs-CRP治療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軟件采用SPSS 13.0版,數據以x±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及血流變指標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上述各項檢測指標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另外37例冠心病,其中24例治療前hs-CRP升高的患者,經心腦回春丸治療后,就hs-CRP進行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提示心腦回春丸在降低血脂、血流變指標,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方面有良好的療效。見表1~3。表1 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變化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表2 治療前后血流變學變化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表3 24例冠心病治療前后hs-CRP的比較 注: P<0.05
3 討論
高脂血癥、高粘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又是冠心病、缺血性
腦血管病的主要病因。
心腦回春丸由瓜蔞、薤白、黃芪、紅花、地龍、黨參、麥冬、五味子、白芍、當歸、菖蒲、桂枝、清半夏等藥物組成。方中瓜蔞寬胸理氣,滌痰散結;薤白辛溫通陽,配伍清半夏祛痰止嘔,通陽散結;麥冬滋補肺陰,配以當歸、黨參、黃芪補氣滋陰活血,生津養血;紅花活血,地龍化瘀,激活纖維酶原,溶解纖維蛋白,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3]。眾藥合用:益氣寬胸、通絡活血,滌痰散結。動脈粥樣硬化、高脂、高粘血癥當屬中醫血瘀癥。血液賴脾胃運化水谷精微而化生,脾胃為氣血化生之源。脾氣虛則運化失職,水濕停滯,留而為痰,痰阻脈絡導致氣血失暢,停而成瘀,痰瘀阻于脈絡[4]。心腦回春丸治療動脈粥樣硬化、高脂、高粘血癥正基于此。治療組(A)血流變指標得到改善,血漿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顯降低,同時使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關,與高密度脂蛋白呈負相關。臨床試驗證明,心腦回春丸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纖、降脂、抗氧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穩定動脈粥樣斑塊、改善心腦循環的作用。
Hs-CRP是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管內膜炎癥的一個確切的指標,hs-CRP是目前發現的最重要的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的炎性標志物,它具有獨立的預測能力[5]。Hs-CRP的濃度可以預測
心腦血管病的預后。Hs-CRP不僅參與了動脈硬化的形成,而且可能在導致粥樣斑塊的不穩定性和促進血栓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可能參與和導致了斑塊的破裂和機體的高凝活性,最終導致ACS的發生[6]。心腦回春丸能有效地降低hs-CRP,說明其在血管內皮細胞修復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心腦回春丸在降脂、降低血流變指標,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性,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具有良好臨床效果。使用方法簡單,且未發現有副作用。(參考文獻:心腦回春丸治療高脂高粘血癥動脈粥樣硬化60例臨床分析,杜睿儒, 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8年第7卷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