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溶栓療法就是溶解血栓的治療方法,即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藥物,將血栓溶解,使冠狀動脈再通,使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常用的溶栓藥物有鏈激酶和尿激酶,它們能通過不同的途徑溶解血液中的纖維素原及纖維素,從而使血栓溶解。溶栓療法根據用藥途徑可分為冠狀動脈內溶栓及靜脈內溶栓兩種
所謂溶栓療法就是使用藥物,使血栓溶解,達到血管再通的目的,從而使受阻的血管灌流區域的腦組織重新獲得血氧供應。由于纖維蛋白是血栓的一個重要成分,所以,目前主要使用溶解纖維蛋白的藥物,進行溶栓治療。此類藥物包括鏈激酶、尿激酶及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
具體方法:(1)鏈激酶:能使纖維蛋白原轉變為有活性的纖維蛋白酶,而使血栓溶解。常用劑量50萬單位加入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100毫升內靜脈滴注,30分鐘內滴完,維持量每小時5 ~10萬單位,直至血栓溶解或病情不再發展為止。一般用12小時至5天。但因鏈激酶有抗原性和致熱物質,用后常出現明顯的副作用,所以一般不用此藥。(2)尿激酶:能激活纖維蛋白原而溶解血栓。常用量1~2萬單位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內靜脈滴注。每日1~2次,連續5 ~7天。(3)組織型纖維酶原激活劑:對血塊有專一性,能選擇性地作用于血栓局部,不引起全身性纖溶狀態,使用較安全,無過敏反應,但由于藥源較少,現仍未被臨床廣泛應用。
近年來,采用溶栓療法治療缺血性
中風,使不少患者嚴重的癱瘓肢體很快得到恢復,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然而溶栓療法有造成梗塞部位出血的危險,若掌握不好適應癥和禁忌癥,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該療法應在有條件的醫院,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
運用溶栓療法的原則:在治療前必須作ct檢查,排除
腦出血性疾病。確診為
腦梗塞者,腦脊液檢查應無色透明,紅細胞在0.3×109/l以下,血壓低于180/110毫米汞柱,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活性度等檢查,均在正常范圍以內。同時,還應選擇最佳的治療時機。一般來說,應在發病6小時以內進行,超過12小時者療效不佳,且易引起腦出血等嚴重副作用。
為什么溶栓療法必須在缺血性中風的早期應用呢?這是因為腦組織對缺血的耐受能力較差,腦缺血如持續數小時后,就不可避免的發生腦組織缺血壞死。其缺血壞死的范圍多在6~12 小時內固定,而腦組織缺血壞死的范圍一旦固定,再給予溶栓治療,能使閉塞的血管恢復供血,但卻不能使腦組織壞死的范圍縮小,相反,還可發生出血性腦梗塞。因此,對缺血性中風來說,時間就是生命,發病后應盡早送醫院搶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