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缺血性
腦卒中高發國家,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缺血性腦卒中已成為導致患者死亡和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及低齡化趨勢。作為一種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的疾病,給國家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其治療也越來越受到廣大醫生和患者家屬的重視。我院自2006年8月-2009年8月應用奧扎格雷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36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06年8月-2009年8月的住院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36例,發病時間超過12h但不足48h,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齡53~76歲。所有病例均經頭顱CT證實為缺血性腦卒中,并經頭顱CT證實排除
腦出血或出血性腦梗死。所有病例均無消化道潰瘍、血液系統疾病及出血傾向。同時選擇性別、年齡與治療組相似并符合上述條件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36例作為對照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52~75歲。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調血壓、調血脂、脫水降顱壓、保護腦細胞、活血化淤等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再給予奧扎格雷鈉8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日1次靜點,14天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避免使用其他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并觀察臨床癥狀、藥效及副作用。于病后1個月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1.3 臨床療效評定 (1)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89%,病殘程度1~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2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8%。(2)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采用ADL積分法:顯效:治療后量表積分值下降≥2/3;有效:下降1/3~2/3;無效:下降<1/3。
1.4 實驗室檢查 治療前、后檢查血液流變學、血小板計數、凝血功能、血纖維蛋白原及肝、腎功能。
2 結果
2.1 總體療效 見表1、表2。表1 治療組及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DS) 例通過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DS)可見:治療組顯效率47.2%,總有效率91.7%。而對照組分別為25%和75%,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2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 例通過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可見:治療組總有效率83.3%,而對照組為52.8%,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實驗室檢查結果 治療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治療后(37.2+2.5)s較治療前(33.8+3.5)s有所延長(P<0.05),治療前后患者血液流變學數據、血小板計數、血纖維蛋白原及肝、腎功能等無明顯變化。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患者出現2例皮疹,經對癥治療后緩解。
3 討論
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為腦部血管血栓形成導致血管閉塞、腦的血液供應障礙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壞死。在血栓形成過程中,機體的凝血障礙起主要作用。因此,抗凝治療可限制血栓形成,防治缺血性腦卒中。奧扎格雷鈉具有特異性的抑制體內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TXA2生成,降低TXA2濃度,對抗血小板凝集及腦血管痙攣,并具有促進前列環素(PGI2)的生成,通過改善TXA2和PGI2的平衡關系而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滯血栓形成的作用。本組病例中,通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可見:總有效率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且治療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治療后較治療前有所延長,亦無明顯不良反應。所以,奧扎格雷鈉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安全、有效的藥物,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使用。(參考文獻:奧扎格雷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36例療效分析,吳瑞芝,中華中西醫雜志2010年第11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