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癥及高脂蛋白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CHD)的主要易患因素之一,降低血中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能夠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血脂康作為國產他汀類調血脂藥物已經在臨床使用多年,降脂作用療效肯定,但其非降脂作用國內外研究不多,本文通過檢測對照組及治療組治療前后血清中丙二醛(MDA)、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的含量及血脂的變化,旨在觀察血脂康對冠心病并高脂血癥患者血脂及脂質過氧化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冠心病并高脂血癥患者(治療組)來源于我院心血管專科門診和住院病人,男30例,女16例,年齡40~75歲,平均(60±6)歲。其中總膽固醇(TC)>5.95mmol/L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30例,總膽固醇(TC)>5.95mmol/L,甘油三酯(TG)>1.65mmol/L的混合性高脂血癥患者16例。排除其它系統慢性疾病。對照組為同期健康人,年齡、性別,體重指數(BMI)與治療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
1.2.1 儀器和檢測試劑 SOD檢測用721分光光度計,MDA檢測用722光柵分光光度計。SOD檢測由海軍抗衰老研究中心提供SOD測定試劑盒;MDA檢測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硫代巴比妥酸試劑盒。
1.2.2 檢測方法 對照組及治療組治療前后(600mg,每日2次,共4周)早晨抽靜脈血檢測TC、TG,HDL-C,LDL-C,MDA,RBC-SOD。所有指標數據均用ˉ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血脂變化 見表1,治療組治療前TC,TG,LDL-C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HDL-C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血脂康調脂治療4周后,TC,TG,LDL-C下降,HDL-CT升高,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P<0.01)。
2.2 氧自由基變化,治療組治療前與對照組比較,MDA含量高(P<0.01),而RBC-SOD含量低(P<0.01)。血脂康治療4周后與治療前比較,MDA明顯下降(P<0.01),SOD明顯增高(P<0.05)。
3 討論
血脂紊亂與CHD的發病和發展有密切關系,TC水平尤其是LDL-C水平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唯一獨立危險因素。自由基攻擊脂質引起的脂質過氧化是許多疾病發生發展的病理基礎 [1] 。大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表明,氧自由基(OFR)介導的脂質過氧化反應(LP)與冠狀動脈硬化形成密切相關。研究表明:LDL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因此,LDL易于受到OFR的攻擊而氧化為氧化LDL(OxLDL),OxLDL對血管內皮細胞具有直接的損傷作用,這對于血小板的聚積、釋放;平滑肌的增殖,遷移以及由于血管內膜受損,通透性改變而加速血漿脂質的沉積等均有促進作用,換言之,OxLDL引起的血管內皮損傷有助于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1] 。降脂治療能明顯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其機制可能是減低了脂質尤其是過氧化脂質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從而改善了血管的正常反應性。長期控制血TC、TG、LDL-C及HDL-C于合適的水平,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輕動脈粥樣斑塊,改善心肌供血情況,減少冠心病發生的危險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
本文檢測反映機體內OFR水平及其介導的脂質過氧化損傷程度的MDA含量和反映機體內清除OFR及抗脂質過氧化損傷能力指標之一的SOD含量,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前與對照組比較,MDA含量增高,SOD含量下降,治療組經血脂康治療4周后與治療前比較,MDA明顯下降,而SOD明顯增高,表明冠心病并高脂血癥患者體內OFR蓄積增多,清除OFR能力下降,發生脂質過氧化損傷,經降脂治療后脂質過氧化反應減弱。本文結果表明,高血脂影響機體抗氧化能力,脂質代謝紊亂的改善可減輕體內脂質過氧化程度。血脂康具有良好的血脂調節作用,還能間接改善高脂血癥患者體內氧自由基的損傷,這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有重要意義。(參考文獻:血脂康對冠心病并高脂血癥患者血脂和脂質過氧化的影響,陳益民,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5年第5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