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體位性低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其對患者的危害不在于血壓本身,而在于低血壓造成的暈厥、跌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血管意外等,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脅,那么,引起低血壓的因素有哪些呢?
1、原發性自主神經功能不全
這是一種以自主神經功能損害為主的多系統神經變性疾病,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是其最具特征的臨床特點。多見于老年男性早期出現直立性低血壓并發
陽痿和括約肌功能障礙,突出表現為站立3~5min后血壓下降35mmHg或更高,而心率變化不明顯。病程中出現錐體外系、錐體系及小腦病損;影像學檢查腦干、小腦(蚓部顯著)萎縮,而無多發性腦梗死表現;有帕金森癥狀但對左旋多巴無效;除外其他可引起類似癥狀的疾病即可診斷。
2、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與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關系密切。本組患者中因并發基礎疾病需長期服用硝酸酯類藥7例,鈣離子拮抗劑3例,利尿劑1例,α受體阻滯劑1例。這些藥物起到血管擴張作用,均可導致體位性低血壓。由于心室舒張期充盈隨年齡而減損,老年人依賴于足夠的靜脈回流來提供正常的心排血量,因此減少靜脈回流的藥物,尤其是硝酸酯類和利尿劑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常見藥物。有研究表明這些藥物在老年人中即使用常規劑量也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少數患者的體位性低血壓與臥位
高血壓并存,若體位性低血壓漏診,當使用降血壓藥治療時,可使立位血壓顯著下降,嚴重者引起死亡。
3、進餐后體位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進餐后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與壓力感受器反射靈敏度下降、餐后交感神經活性反應不足及餐后體液改變等因素有關。嚴重的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發生暈厥或跌倒常在早餐后。另外在暈厥病因的研究中發現有暈厥史的患者8%與餐后血壓下降有關。本組資料顯示進餐時發作低血壓暈厥3例,1例為進早餐快結束時,另2例發生在早餐后2h內,有資料表明血壓下降水平最顯著的時間為在餐后2h內,與觀察的情況相符。
4、
糖尿病
有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體位性低血壓發病率為13%。糖尿病如并發嚴重體位性低血壓常為預后不良的表現,常可發生與低血糖、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無關的突然心跳、呼吸停止的猝死。這是糖尿病性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的晚期表現。本組患者中伴隨糖尿病3例,病程10~25年不等,均已經出現糖尿病眼底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提示與相關的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并行,屬糖尿病的終末階段。
5、病毒感染后因素
資料顯示1例皰疹病毒感染后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可能與
帶狀皰疹侵犯交感神經節有關。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更多的健康咨詢可撥打百濟新特藥房的全國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進行咨詢,百濟藥師將為你提供詳細的解答。